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就刑事调解制度的现实基础而言,既有现行刑事司法模式所带来的困惑,也有刑事政策变革之要求;既有域外的刑事司法改革经验,也有各刑事诉讼主体的利益诉求。治理、善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传统“无讼”文化、被害人学说等为刑事调解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刑事调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刑事司法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主要解决被害方民事赔偿问题而缺失社会关系的修复;对刑事法原则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容易造成不平等和歧视待遇;会带来在预防犯罪的同时降低了刑罚威慑力、促使犯罪的形成的双重社会效果等方面,必须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侵犯著作权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罪 ,笔者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 ,就侵犯著作权罪的概念、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以及犯罪的主观方面等问题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引渡法》的利弊做了如下分析:一、引渡法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明确了我国对外开展引渡活动的基本原则、用概括的方法规定了可引渡的罪行、规定了引渡程序、吸收了一些先进立法经验、立法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等;二、《引渡法》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引渡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问题、本国公民可否引渡的问题、“区际引渡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复议举证责任的规定存在松散、凌乱的现象,不仅行文简单,更偏离了行政复议的定位,导致实践中适用的困境。总体上应向准司法化转变,于此基础上增加第三人的举证责任条款和进一步完善被申请人、申请人的举证责任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