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黄志贤通过"台胞之家"网站和公众号向各位台湾乡亲拜年!亲爱的台湾乡亲、同胞们:昨夕犬年欢歌迎大地、今朝猪岁新景满神州。在2019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全国台联,通过"台胞之家"网站和公众号向台湾各界朋友、各位乡亲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全国台联在新的一年里将一如既  相似文献   
22.
正据台当局今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台湾地区在海外工作人数为72多万,其中在大陆人数占55.8%,为40多万。一直以来,台湾民众在当局的煽动下,在海外事务上尤其注重"台湾尊严"。近期,台湾的海外事务格外受到关注。蔡当局所做的海外事务近日,蔡当局宣布,对泰国免签政策延长一年。但是,刚宣布完没几天,就被泰国"打脸",泰国宣布,从10月1日起,台湾民众赴泰个人签证限制为  相似文献   
23.
余光中 走好     
正《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个代表两岸"文化共同体"的符号诗在这头诗人在那头台湾的乡愁大陆的痛一首《乡愁》让无数读者认识了余光中。2017年2月14日,享誉两岸的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24.
正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6月6日在福建厦门举行,20多位岛内青年首次来到大陆参会,为论坛增添了新的血液。论坛期间,他们纷纷表达了对两岸新媒体发展、就业创业,以及两岸交流的认识和看法。黄筱真(23岁、大众传媒专业):两岸青年可以在网络上更好地相处  相似文献   
25.
正"爹!娘!春生(高秉涵的小名)来看你们了!"清明节前夕,在外孙女陪同下回山东菏泽省亲的旅台菏泽同乡会会长、"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高秉涵在菏泽高新区吕陵镇高孙庄村西一处墓地前祭拜自己的父母。高秉涵身材瘦削,双目炯炯有神,思路清晰、见地深刻,就是这样一位老人,30多年间,抱送了100多坛台  相似文献   
26.
正在阔别故乡半个世纪后,当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余光中频繁往来于两岸之间,交通的便利,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更新,让他对乡愁、对诗歌、对两岸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切地感受。他将自己的乡愁投入到时代变迁的洪流中……金陵游子故乡情虽然远隔海峡,余光中与家乡南京、与母校的联络一直没有阻断。  相似文献   
27.
正纵使有民进党当局掀起的一波又一波打着"转型正义"招牌"去中国化"的浪潮,也不论台湾当局如何口是心非、如何变本加厉、如何数典忘祖,终究改变不了的是两岸同文同种同宗同源的一脉相承,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亲情、乡情、骨肉情;"去中国化"去不掉的是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在他们内心,中华文化永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更是古圣先贤留给两岸同  相似文献   
28.
正《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写下《乡愁》时,余光中只有21岁。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其实只用了20分钟,不过却是蓄积了20年的感情。余光中表示,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  相似文献   
29.
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月18日,全国台联举行2019文宣工作顾问会议。两岸文宣专家、新闻媒体人,在京台商、台生,近30人参加。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主持会议。郑平表示,长期以来,全国台联文宣部门本着服务乡亲的宗旨,积极做好两岸文化交流、宣传报道、联络媒体的工作。在沟通、联谊、服务、团结台胞乡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郑平强调,今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  相似文献   
30.
马丰军 《台声》2022,(21):72-75
<正>在去年“两会”的政协委员通道上,江尔雄委员讲述了台胞林彦辰三兄妹通过半张族谱在大陆寻亲的故事。这让我记住了林彦辰。在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录片《山河岁月》中,林彦辰提到,他来到大陆后,慢慢接触了中国共产党,发现中国共产党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这让他非常认同。对于一位台湾学生,有着一份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