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宗教大审查与欧洲中世纪刑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自古以来就是刑事诉讼中的顽症,欧洲中世纪的刑讯更是有组织成系统地对人的迫害,其蔓延肆虐乃是宗教大审查、纠问式诉讼和法定证据制度三者相互作用之结果。要跳出对刑讯单纯从法律制度视角进行分析的定式,不仅要从法律制度层面而且还要从社会文化层面,即宗教、政治、历史和心理层面分析欧洲中世纪刑讯,以探究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2.
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在对犯罪进行调查时需要收集多种信息来支持指控,且检察官在进行指控时需要对行为发生地的背景情况进行了解,同时所收集的信息应当达到证据标准.在收集犯罪行为相关的信息方面,无论是政府、人权理事会还是其他组织与检察官相比都有优势,对信息的整理也有利于检察官履行自己的职责.从国际刑事法院对证据的要求来看,来源联合国人权组织的信息也完全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国际刑事法院法院应当重视来源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
马可 《传承》2014,(2):48-4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一直是相互变异、选择、融合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但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存在着正效应和负效应。分析、认识这些负效应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逮捕是一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羁押是逮捕的必然结果。逮捕与羁押不分导致逮捕证明标准过高并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之基础上,分离逮捕与羁押两项措施;通过论证证明标准的层次性来降低我国逮捕的证明标准(从"确实充分"到"相当理由"或"优势证据")、确立羁押的证明标准(明晰而可信的证据);并建立健全与层次性证明标准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使其自成体系,以期实现侦查效率价值与保障人权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25.
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对中国而言,随着加入WTO,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已进入到一个更为快速发展的阶段。就其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可谓一场新的大变革,它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行为规范、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对应于这一变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前瞻性教育,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世纪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6.
27.
何满子提出,人、作家应有人的庄严感,以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看来,是戴不上“等级观点的残余”和“圣人之徒”之类的帽子的。即如吴颖同志,恐怕也不见得会随意侮辱自己的父母亲朋以及他所敬爱的什么人;也决不会是自己的大大被人辱骂时反而兴高采烈、欣然接受的;人们也不能据此而论定吴颖同志为“圣人之徒”,或有“圣贤之徒的味道”。  相似文献   
28.
加强系统化建设 深化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并逐步完善内容、方法、评价体系,使诚信教育系统化。  相似文献   
29.
基于Lie群方法,研究广义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的对称势和不变解.为了得到显式的不变解,关注物理上有趣的有对称势的情况.然后,利用局部的Lagrange函数逼近,在3种物理上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得到该方程的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30.
马可健 《学理论》2010,(3):47-48
法律援助作为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公平的分配司法资源、化解矛盾纠纷,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实践中屡屡出现利用虚假材料骗取法律援助、试图无偿使用司法资源的行为,应对这种欺诈现象进行辨别、遏制,使有限的司法救助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