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刑法刑事政策化之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刑事政策化是指在刑事立法、司法以及刑法学研究过程中必须考量刑事政策因素之影响,并将其作为现行刑法的价值导向、评价标准和目标指引。刑法刑事政策化在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和司法领域日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刑法刑事政策化思想背后有其重要的犯罪学和刑法学的理论基础。刑法刑事政策化的理论根据主要包括犯罪相对论、刑罚有限论、刑法机能主义及谦抑主义。  相似文献   
12.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法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聪 《北方法学》2009,3(5):51-58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首次提出了“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个命题。他所说的“经验”是指法官在遵循先例的前提下,充分根据变化中的社会生活,给予先例以新的生命。这个观点的提出与当时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一些反传统的进步思潮出现有关。这个观点反映出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学观,对美国后来的现实主义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适应企业科学发展需要,在推进实施人才战略中,坚持搭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锻炼、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刑法应积极发挥其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在实现社会控制的过程中,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与社会秩序维持机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该冲突体现为自由与秩序的二律背反,其实质是个人与社会之问的对立.在和谐社会视野中,当自由保障机能与社会秩序维持机能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选择自由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15.
霍姆斯的法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的法律思想确立了关国最高法院20世纪法哲学的航程。他的思想本身并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些观点甚至自相矛盾。他既是法律领域的革命者,又是法律理论上的机械论者;既是法律领域的实用主义者,又是法律领域的自由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教养制度被废止后,合理而恰当地处理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与刑法惩罚范围调整的关系,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刑法所维持的起刑点,由于并没有使得各种法益得到完整而有效的保护,最终会导致刑法保护的有效性虚假、预防效果缺失以及法律权威与信誉的丧失等严重问题。降低我国刑法的起刑点,有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现实需要以及刑法实践趋势等多方面原因的支持。在将刑法的起刑点不断降低以扩大我国刑法惩罚的范围的前提下,劳动教养措施刑罚化才是理所当然和水到渠成的。据此,刑法的发展与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便有了契合点和交汇点,由降低刑法起刑点推动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则可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违法性的信条学功能在于出罪而非入罪。违法性判断的基础性根据应当是行为的社会正确性。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缺乏出罪思维。为此,应当引入违法性的出罪功能和社会正确性根据,从而推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朝着更加完整、规范和准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溯及力规范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法之告知公布与可预测性原理、既得利益之保护原理以及法之安定性与信赖利益保护原理共同构成了不同时期刑法溯及力规范的理论基础。刑法溯及力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培养法律忠诚、促进平等以及保障公民自由具有重要功能。我国刑法溯及力规范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其发展方向应当是:赋予刑法溯及力规范宪法性地位,在刑事立法、司法解释与适用等领域严格贯彻从旧兼从轻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刑罚目的应当包括报应。刑罚报应目的是刑罚属性的内在要求,是刑法基本原则的题中之义,是刑罚正义的必然体现,对刑罚预防目的具有补充与制约作用。刑罚报应目的的否定论者所提出的理由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各高校均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至今尚未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因此,积极探索科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路,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并以实例从目标导向、学科体系、实践体系、运行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