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303篇
中国共产党   218篇
中国政治   358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必须让每一个证据都开口说话” 邱波喜欢读庄子笔下“庖丁解牛”的寓言。他说,法官判案就像庖丁解牛,案情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了然于胸,审理过程才能游刃有余,判决结果才能公正精当。他常告诫自己,“刑事案件事关被告人的自由和生命,证据一旦‘哑巴’,定罪和量刑必然失当。要办‘铁案’,必须让每一个证据都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973.
正"就审一案,影响一片;宣讲一站,辐射一方",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民六庭(简称北京二中院民六庭)在"与社会共享法律理念"指引下,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以"法律大篷车"为载体,通过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制宣传与互动的场所拓宽至田间地头、厂矿企业、校园社区,为广大民众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普法宣传,在趣味与轻松中实现"法律人"与"社会人"的交流与学习,使百姓在感受司法温暖中增长法律知识、强化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974.
先父董克超早年在辅仁大学执教(1938年——1949年)。我年幼时多次聆听父亲讲述老辅仁的轶闻旧事,至今记忆犹新。现把辅仁在沦陷时期的情况,整理杂忆数则: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7月底北平沦陷。在北平的许多名校(北大、清华等)纷纷南迁组建"西南联大"。留在北平的学校则被日伪当局接管。唯有辅仁、燕京两校借重罗马天主教的势力,未被日伪当局控制,得以维持延  相似文献   
975.
新民诉法关于公益诉讼的修改以及检察制度改革为检察机关担负起提起公益诉讼,保护公共利益的责任确定了法理的基础.纵观现今世界发达国家法律制度,以及我国法律体制的沿革,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有相应的权利和限制.  相似文献   
976.
牛女士以8500余元在某超市购买了6瓶红葡萄酒。后来她发现,酒瓶上的中文标签被价签遮盖,遮盖部位的商品保质期显示,该酒已过保质期。牛女士将超市告到法院,称超市存在欺诈行为,要其赔偿。法庭上,超市代表称,是牛女士  相似文献   
977.
978.
社会与自然危机爆发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许多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也变得十分复杂,其内容与方式方法都与平时有很大不同.这些要素及其结构的改变,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危机治理中的社会稳定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及和谐功能.在危机治理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必须借鉴有益的经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9.
“这些知识真实用,我很快就掌握了很多防灾减灾技能……”5月12日,家住山东省临邑县邢侗街道广场社区的刘大爷观看宣传车上电子大屏幕播放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片时,高兴地说道。  相似文献   
980.
乡村社会是与城市社会相对的一个社会子系统,其内核是乡村地区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乡村人口不断结构化而形成的群体存在状态.因此,认识乡村社会,就是要认清农民的群体存在状态,而理清这一状态的关键是搞清楚农民的认同逻辑与行动单位.讨论农民的认同逻辑与行动单位有利于建构乡村研究学术对话的统一基础.笔者认为,农民的原初认同逻辑来源于农民以认同单位为言说对象的价值判断,这一判断的实质内容是农民能够在基本生活单位里生活更好.进而,农民的认同逻辑决定了农民的一般行动单位,农民的一般行动单位又决定了乡村研究的基本单位和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