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魏崇辉 《中国发展》2011,11(2):39-42
该文指出,行政权力的配置是指行政权力在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调配,行政权力的配置与行政授权不同,行政权力的配置包含"下放"和"外放"双重含义。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合理配置行政权力的应有之意,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动又会推动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2.
权威是政治的必然要索.社会转型期,一个稳固的政党权威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党发挥双重整合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政党必须承担起推进政治成熟的责任和使命.借由政党权威通往政治成熟,不失为一种社会成功转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治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政治发展是一个导向自身消亡的过程.从政治系统发展的形态来看,政治发展特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变迁.它既构成政治现代化的原因,也成为政治现代化的结果.执政党在政治系统由政治发展向政治现代化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立足于当前的我国,政治发展应该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未来走向,以政治现代化为当前走向;基本定位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发展.立足于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普遍与特殊的比较,可以对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4.
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考察需要基于协商民主展开。协商民主存在于基层民主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中,同时以各地方经验得以展示。在体制内积极探索具体路径,是当下推进协商民主以实现成功地方治理的基本方式。地方治理的成功需要具有对地方政府责任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并借由教育与回应使其得以践行。公共精神的理性塑造对于推动地方治理的有序进行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5.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这体现在对生产力地位、作用和构成要素、发展主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关于生产力标准的理论观点上。他坚持了对社会主义本质阐述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判断的统一.明确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比照,考察其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魏崇辉  王悦 《求知》2023,(2):16-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一项重要真理发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改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为打好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接续战”夯实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上,革命性成果频现,已为世界所共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托起伟大社会革命的波澜。  相似文献   
47.
中国精神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党和国家若干文献文本的考察,可以系统梳理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精神概念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基本框架之初步凝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集中体现之持续深化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时代精华之日臻完善的流变。通过对流变的透析可见,中国精神的“中国”蕴含着深厚历史积淀、党的有力领导、民族强劲韧性等基本维度。“精神”集中表征为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图式。中国精神概念的界定过程与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密切相关,展现出累积性特征。对中国精神的展现与弘扬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与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