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81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刊2012年第3期刊载了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 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上卷1—6章,2013年第1期刊出该书上卷第7—10章及下卷第1—2章,2014年第1期刊出了下卷第3章1—3节。本期刊出该书下卷第3章第4—6节及第四章。至此,全书连载完毕。鲍里斯·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还在苏俄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1920年,他不断发表演讲批评苏俄的共产主义试验。1921年底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为题,在俄国技术协会第十一部(工业经济部)创办的《经济学家》杂志上连载。杂志的立场和观点受到列宁、季诺维也夫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激烈指责,杂志被查封,布鲁兹库斯和杂志编辑部其他大部分成员被捕并被驱逐出境。布鲁兹库斯被驱逐后去了德国,任柏林俄语学院教授。他和一些被驱逐的俄国学者一道创办了"俄罗斯科学研究所",继续从事苏维埃俄国经济问题研究。德国纳粹上台后,"俄罗斯科学研究所"宣告解散,布鲁兹库斯谢绝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前往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任教。大战爆发前患肺癌去世。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布鲁兹库斯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第一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亲身体验系统地批评了计划经济体制,论证了市场经济必然性与合理性。冯·哈耶克把布鲁兹库斯与冯·米瑟斯和马克斯·韦伯并列为20世纪早期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核心问题的开拓者,认为他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显示了非凡的预见。种种原因,中文读者对布鲁兹库斯了解甚少。本刊1997年第1期发表的俄罗斯经济史专家列·希罗格罗德的文章《论布鲁兹库斯及其专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央编译局张文成教授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上的文章《计划经济体制命运的预言者?——布鲁兹库斯及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可能是对布鲁兹库斯作系统介绍的仅有的两篇中文文献。刊发《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望能有助于学界对这位思想家的研究。本译文根据George RoutledgeSons,Ltd.1935年版译出。  相似文献   
22.
<正>石景山区坚持党建引领,以“聚蜂行动”为牵引,坚持以组织稳固和服务凝聚为工作主线,通过“找、聚、育”三个环节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把党的关怀切实传递到新就业群体,让党的旗帜在新就业群体中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23.
<正>2020年12月,中关村石景山园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类资源,为辖区“两新”组织打造集党性锤炼、学习教育、文体娱乐、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红色阵地,成为助推园区发展的强力引擎。中关村石景山园党群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的内部空间,设立了文化长廊、书香楼宇区、共创阶梯、VR(虚拟现实)体验室、共享直播间等11个功能区域,面向园区企业党员和群众24小时开放。  相似文献   
24.
根据鄂湘赣皖四省的构想,打造“中三角”,要整合资源和产业链,强化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三角”地区要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和生态保护一体化.其中文化一体化是各方合作的思想基础,是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根基.本文分析了“中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建构文化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揭示了阻碍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及舆论宣传等方面的障碍,提出了打造“中三角”文化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鲍鹏山 《各界》2011,(5):3-3
林冲在上梁山之前,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自幼相交,长大后一直是同事的陆虞候;一个是偶然缘分,一朝相见,互相佩服,当下便结为兄弟的鲁智深。林冲和鲁智深的相识是在大相国寺的菜园。那一天鲁智深为他的泼皮粉丝们表演禅杖,林冲正好陪夫人去岳庙上香,途经菜园,见鲁智深一根禅杖,端的使得好,便跳过围墙相见,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兄弟。  相似文献   
26.
7月23日至25日,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全面分析当前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27.
曹玉凤 《侨园》2014,(2):40-40
古诗有云:"南洋海岛观音住,清凉迥出尘寰……月照漫漫生瑞彩,风吹浩浩波旋."这首诗我反复读过许多遍,诗中描写的神奇景象,总在脑海中浮现,那海岛上静坐月光里的观音,一直牵着我的心.  相似文献   
28.
对胎儿权益进行立法保护,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国外在保护胎儿权益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我国目前在此问题上的立法却基本上处于空白,司法实践中大量的侵害胎儿的案例无法可依。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加强对胎儿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我国的立法。  相似文献   
29.
龙胜坳背"不拆旧房建新村"最本质的含义是建设能适应农民现代化要求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坳背以建新村带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展示了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文化具有凝聚共识、保持认同、促进统一的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时时关注农民的"文化温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