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2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75篇
工人农民   156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2篇
法律   1615篇
中国共产党   363篇
中国政治   933篇
政治理论   407篇
综合类   30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652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608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21.
The British authorities in the leased territory of Weihaiwei were concerned that too many Chinese, particularly women, resorted to suicide. In response, they made it obligatory to report suicides, educated the public and the police on how to effect rescues, and appointed a medical assistant with special responsibility for suicide rescue work. In spite of being remarkably well informed of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uicide in China, government efforts to deal with the causes of suicide were limited. In particular, the government did little to alter the circumstances of women in the territory. They provided few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and were reluctant to prohibit foot-binding or to discourage families from putting pressure on widows to remarry. The limited response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problem of suicide was consistent with its general administrative policy of effecting little change to the fabric of life in the Chinese villages. The fact that the magistrates, in their treatment of suicide, expressed a deference to Chinese law, was part and parcel of the same general policy of the British administration of Weihaiwei.  相似文献   
222.
Abstract

Many historians have argued that the usury laws were a dead letter and that usurious practices were widespread during the Middle Ages. This review of canonical rule formation in Europe shows that many contracts were outside the prohibition and that the laws were highly effective. The popularity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depended on obtaining the Church's approval, and ecclesiastical tribunals pursued usurers relentlessly. Although it is not possible to measure with any precision the incidence of usury 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hibition, arguments of a high incidence of usury do not stand up in the light of evidence from the contemporary legal context.  相似文献   
223.
哈金新近之作《移民作家》通过对旅居海外移民作家的讨论,重在指出移民作家应该成为本民族的代言人;他们在用他国语言创作时应汲取本民族语言之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书写之中,从而形成移民作家自己独特的风格;移民作家应该用笔在故土之外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纵观哈金的作品,"家"之主题总是贯穿其中,这一情结的产生与作者特殊的移民身份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24.
陈竹  李娜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2):109-122,153,154
兵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典章制度,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繁荣的有效手段。李朝作为11至13世纪中南半岛上的强国之一,十分重视兵制的建设。由于中越复杂的历史联系,李朝立国后在兵制的设置上借鉴了唐宋兵制,尤其是重点效仿唐宋兵制的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军事制度。不过,李朝兵制并没有完全照搬唐宋兵制,它既吸收了唐宋兵制的精华,又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符合李朝自身国情的兵制,并增设了新的兵种"象兵"。李朝兵制无论是在平定内乱抑或开疆扩土中,都契合了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反过来,李朝兵制也对宋朝的兵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宋朝也参考了李朝兵制对其兵制进行改革。宋朝兵制在改革中充分借鉴了李朝的军事编制,尤其是"军"这种新的军队编制的创设,成为宋朝改革军队编制的开端。从李朝兵制大力效仿唐宋兵制,再到宋朝亦在兵制建设上借鉴李朝兵制的优点,这种相互学习与借鉴,增进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进一步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交融和融合,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中你只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225.
陈如超 《法学研究》2020,(2):89-107
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专家参与我国刑事司法的制度功能变得开放而多元。专家制度功能的多元化,根源于刑事司法的三重逻辑:弥合法律人与专家之间知识鸿沟的“认知逻辑”;落实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权力逻辑”;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实现控辩平等的“权利逻辑”。从结构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视角看,当前,刑事专家制度存在明显的体系化缺陷,主要表现为专家制度过度权力化、专家制度功能尚未结构化、专家制度不够规范化。改进刑事专家制度,应当采取体系化路径:首先,将多元专家参与模式调整为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二元专家模式;其次,彰显专家制度的“权利逻辑”,矫正过度权力化倾向;最后,构建系统化的专家制度,为专家服务刑事司法创造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226.
227.
现代行政的服务型特质已使政府的身份从传统管理者向服务者的方向转变,行政给付成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当代社会法律保留不再是侵害行政领域的"专利",其已在给付行政领域发挥重要影响。中国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这将促使法律保留原则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特别是给付行政规范领域进一步适用,筑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228.
改革开放以来,法治与人权关系的历史发展大体经历了分离、结合与融合三个历史阶段。在上世纪早期法治实践之中,法治与人权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处于分离状态,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之中法治与人权都未建立有效关联。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以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党的十五大报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为标志,法治与人权由分离向结合转变。此时,法治与人权在理论层面或实践层面都互有所指,处于价值互涉的状态。以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为界,法治与人权趋于融合。由此开始,法治的人权保障价值与人权的法治保障方式高度融合,处于无法隔离的状态。  相似文献   
229.
侦讯取证与人权保障是案侦活动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不是均衡发展的。维护人权观念的崇高,不能也不应掩盖打击犯罪在先的事实真相。侦讯活动与限制人身自由是同步的。考察我国的未决羁押与律师会见,如实供述与不自证其罪,相对的默示沉默权,辩护取证的显形化与规则化,律师在场权与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口供自愿性的证明能力,司法甄别、排除和认定口供的复杂性等问题。回答如何处理证据的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形式真实和实质合理,取证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它们在侦讯取证制度的完善中,需有相应的配套举措。  相似文献   
230.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正式确立了我国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与设立格局,带来了我国司法鉴定的蓬勃发展。纵观全球,权威的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机构或部门都与高等院校有着诸多联系,我国高校自身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在当前国家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借助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以及政策优势,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社会性鉴定机构的生力军。通过系统回顾了2005—2019年间,我国高校司法鉴定机构的发展现状、地位作用,并结合现实背景,对如何发挥高校司法鉴定机构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技术强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