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228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164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2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Objective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s that approximately 5% of study populations are comprised of pathological offenders who account for a preponderance of antisocial behavior and violent crime. Unfortunately, there have been no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haracterizing the severe 5% group.

Materials and Methods

Data from the 2001-2002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 (NESARC),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43,093 non-institutionalized U.S. residents aged 18 years and older were analyzed using latent class analysis to assess sociodemographic, psychiatric,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Four-classes of respondents were identified vis-à-vis lifetime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A normative class (66.1% of respondents) demonstrated little involvement in antisocial conduct. A low substance use/high antisocial behavior class (20.7% of respondents) and high substance use/moderate antisocial behavior (8.0% of respondents) class evinced diverse externalizing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Finally, a severe class (5.3% of respondents) was characterized by pathological involvement in more varied and intensive forms of antisocial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and extensive psychiatric disturbance.

Conclusions

The current study is the first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riminal careers/externalizing behavior spectru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validates the existence of the 5% pathological group demonstrated by prior research.  相似文献   
212.
China’s rise is accompanied by a corresponding growth in it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Not only does this kind of influence have its roots in history and imagination,but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China’s growing strength and economy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quantify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China’s grow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as its ow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marked by the country’s unique national interests.A more influential China is not only good for China’s own development;it is also good for the world.  相似文献   
213.
复制权是著作财产权的基础和核心,但复制的内涵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日趋扩张,从单纯的印刷复制到模拟复制再到数字复制,复制在技术面前迷失了本质。由于各国关于复制权的理论基础与立法结构不同,复制内涵的发掘更是莫衷一是。从激励理论看,复制是对作品形式的再现,是著作权人控制作品市场利益的手段之一,集中反映了复制件的非独创性与竞争性特点。认识这一特点对解决异形复制、自发复制和暂时复制等新型复制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非独创性与竞争性二维视角来看,新型复制方式产生的利益应该在竞争市场上以复制与创作为边界进行分配,从而在激励著作权人的前提条件下实现著作权人独占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动态平衡,保证公众接近作品和著作权人行使独占权在著作权法中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214.
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而大学生群体的稳定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与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群体行为具有欢乐型、抗议型和爱国型三种表现形式,其形成源于社会、学校和个人等三类因素。分析群体行为的演进过程并提出行为发生前、进行中和结束后三阶段中不同的应对方法以正确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15.
康德的刑罚论和黑格尔的刑罚论分别表达了他们的刑法思想。康德和黑格尔的刑罚论以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报应为理论主线,其理论精髓仍然有益于当今的刑法理论和刑法实践。  相似文献   
216.
政府绩效评估是一个由政治和技术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政治和技术二分的基础上把握两者的互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政府绩效评估的运行原理,探索提高其认同度和使用价值的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和深入访谈方法对珠海市“万人评议政府”这一个案进行了历史性分析,不仅发现了政治主导技术、技术约束政治的互动规律,而且发现了这种互动在流程上的非均衡性。基于上述发现提出的实践策略包括坚持评估目的与评估模式相匹配,选择合适的评估主体并合理分配评估权力,根据事前承诺运用评估结果。笔者基于上述理论反思和探索性分析认为,政治与技术的视角比较切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因为政治与技术的视角关注的是行政过程中的政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7.
论权利限制     
权利限制是法律对利益协调的必然结果,是法律价值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是转变观念民法的重要途径。权利限制可分为内在限制和外在限制。其中,权利的内在限制表现为权利人享有的受这些因素影响的利益的大小,权利的外在限制则主要表现为权利的内容限制和权利的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218.
侦查讯问学模拟教学就是将侦查讯问的实践内容搬到课堂上,融入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模拟侦查员和犯罪嫌疑人来感受讯问的场景和气氛,增强学生对讯问的切身感受。在内容设置上包括第一次讯问、续审、讯问策略和方法的模拟训练,以期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审讯能力。  相似文献   
219.
在诠释学的语境之下,刑法解释是一个诠释性的概念,是指正义理念、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的相互对应。刑法解释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两者不可缺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实际上是刑事法治和司法实践的要求,而刑法解释的可能性,则是司法运作和实现法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0.
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利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数据对广东省R&D活动的产出效率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2001—2009年广东省R&D活动的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规模快速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增长的起伏较大。数据包络分析(DEA)显示,广东省R&D产出的综合效率较高,但是规模效率不佳,R&D人员投入存在冗余,R&D活动的产出不足率较高,目前R&D产出已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广东省要提升R&D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的稳定性,优化R&D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