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1篇
法律   343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172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30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法院用判例法确立了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的专利保护形式。欧盟最初的反应是强烈抵制,然而经过几年的论战和实践,欧盟已逐渐转变其立场,从其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欧盟对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法已进入有条件地予以专利保护阶段。从拒绝到逐渐的放开,欧盟在不断摸索和探讨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尝试了多种处理方法。因此,欧盟的立法、司法发展历程。现行的司法实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很值  相似文献   
10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安机关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享用公安信息网络高速快捷的同时,公安信息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已逐渐暴露出来,对整个公安工作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拟从维护公安信息安全着眼,通过阐述公安信息安全的含义、保障公安信息安全的必要性及保障公安信息安全的措施等方面,对公安机关加强措施保障信息安全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在性侵犯罪中,得到法益主体同意的行为属于构成要件阻却事由.同意是存在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对于同意应当通过"合理反抗规则"吸收"不等于不规则"与"肯定性同意规则"的合理部分,是司法者进行规范评价的客观依据.对同意的认识错误属于归类性错误,只有那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合理错误才能排除故意.并且,对于同意年龄的认识错误也是一种归类性错误.  相似文献   
104.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授予某些证人隐名,是国际法庭和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证人隐名是投入资源最少,往往也是最为有效的保护证人安全与隐私利益的举措,是建立证人出庭制度的重要一环。允许证人在作证时不披露身份,可能会影响被追诉人质证权的行使,损害被追诉人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为此,国际社会与各国设立的证人隐名制度,通常都设计了较为详细的证据规则与程序保障机制,以实现被追诉人与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了解证人隐名制度的运行状况与其中蕴含的价值选择,有助于我国证人出庭制度乃至庭审制度的借鉴与改革。  相似文献   
105.
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步启动的社会转型期,旧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控制机制、整合机制正在趋于解体,而新的公平合理的体系与机制尚未完善并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加剧,大量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因此,转型期也是社会安全问题的易发期,重视社会安全,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重要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安全的主要因素,指出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是各级政府应特别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6.
构建兼顾发展与公平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分配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制度.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无法保证劳动力市场实现社会公共目标.我国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构建兼顾发展与公平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协调劳资关系和推进农民工平稳有序地转入城镇.  相似文献   
107.
论媒介传播中的“第一人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效果"(或"反转的第三人效果")关注的是,受众认为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会不同于对自己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研究中,受众在怎样的本体论基础上如何误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是有待加强重视的方面。提出"第一人效果"的概念有助于以明确受众所认知的媒介对自身的效果与其实际效果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普遍性基础与方式。"第一人效果"提法的成立,具有效果来源、效果内容、效果程度、效果方式、效果对象等方面的学理支撑。第一人效果会造成相关的行为后果和宏观后果,在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理论方面它要求从明效果加强对潜效果的重视,从效果加强对"无效果"的强调。  相似文献   
108.
《个人信息保护法》最终纳入“根据宪法”条款,表征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在底层逻辑上的更动。民法学上权利与利益的区分保护原理,难以适用于整个合宪性法秩序。应将个人信息权确立为宪法位阶的基本权利,并以基本权利作为针对国家的主观防御权和辐射一切法领域的客观价值秩序的原理,协调个人信息保护的私法机制和公法机制。通过对人权条款笼罩下的通信权和人格尊严条款的解释,可以在学理上证立“基本权利束”性质的个人信息权。但其具体保护则应分别归入不同基本权利条款,作出区分化、差异化的多层次构造。个人信息保护的支配权思维有其局限,告知同意模式的式微是重要表现。应将个人信息权的规范目标调整为人格的自由发展,指向免于他人的人格干预。从支配权到人格发展权的思维转换,有助于规制对已收集信息的不当利用、破除“信息茧房”、缓和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紧张,以及在“个人—平台—国家”的三方关系中有效保护个人的自决,同时为数据产业保留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9.
Economic Change and Restructuring - The pros and con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have often been debated in the literature. Trade theory suggests that national economies could benefit...  相似文献   
110.
政府和集体组织经常对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作出具有一定事实上强制性的引导,在农地流转领域,类似的违法性引导时有发生,但目前的民事和行政诉讼难以将政府和集体组织纳入到被引导方发起的索赔诉讼中,本文建议立法通过建立经济法责任的方式,在一次诉讼中集中化解各方主体的利益纠纷,不仅保护农民等市场主体的利益,强化了政府等单位的市场引导行为的合法性意识,而且也降低诉讼成本,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