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政府再造理论意蕴深远,从组织再造、公共服务绩效改善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新等,其主旨是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公共部门,建立弹性化的、具有应变力和新精神的政府组织,藉以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政府再造的理论对于各国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企业化预算、新绩效基础预算等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方法,可为我国财政预算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进而推动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42.
公共财政理论的引入,引起我国财政体系的大变革.本文从税收基本理论的角度,探析了公共财政对中国税收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公共财政所带来的影响.公共财政理论使得我们对税收、税收法律关系、税权等都要作重新的审视,纳税人的地位从过去的义务本位已上升到了权利本位,纳税人的权利体系也因此而有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43.
从毛泽东的个人特质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成功地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他的个人品质密切相关。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个人品质,主要表现在有极强的认识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对农民的浓厚情感和对农民运动的深刻认识,注重调查研究,有较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和正确的国情观。  相似文献   
44.
针对抢劫杀人案件的侦查,深圳市"5.7"抢劫杀人案的侦破主要体现在:快速出击与查找线索并进,现场勘查与调查访问及时,其中,排查工作是本案得于突破的关键点,即做到了及时、全面、细致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4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容丰富,且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礼法结合"就是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之一."礼法结合"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德主刑辅"、"情理法通"和"追求和谐"等方面,其中不乏对现代法治建设产生重大作用的"人情"、"和谐"等因素.  相似文献   
46.
西方妇女戏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约十年后,以美国妇女戏剧为代表的西方妇女戏剧在中国得以引进。从介绍性报导、剧作翻译与演出到学术批评与交流,中国有关西方妇女戏剧的课题累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着重梳理二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期待中西方妇女戏剧更好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47.
物权法与社会的和谐及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是平等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它是宪法规定的基冬经济制度的一种法律体现。它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落实,解决了社会各阶层共注的主要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凌海金 《桂海论丛》2003,19(4):12-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非常现实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搞好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去拓展视野,才能深刻领会和正确的把握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9.
论宪政与民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林广华 《法律科学》2001,2(3):21-30
宪政与民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 ,二者存在着差别 ,也存在着契合。民主与宪政都是现代政制的基础。然而 ,民主强调公民的参政权和政治秩序 ,宪政强调对政府(国家权力 )的限制和防范。这一区别使二者的互相补充与结合成为必要。也就是说 ,理想的政制是民主与宪政的结合 ,即宪政民主。  相似文献   
50.
我国笔迹鉴定以汉字为主要研究对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底蕴。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构建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创造了系统鉴定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刑事及民事案件鉴定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学术交流、内外互动不断增加,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不断创新,又要博采众长,借鉴外部经验,为进一步科学规范我国笔迹鉴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