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2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184篇
工人农民   118篇
世界政治   1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8篇
法律   2668篇
中国共产党   770篇
中国政治   1913篇
政治理论   439篇
综合类   22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665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915篇
  2006年   982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青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基于青年发展的一般心理特征,马克思主义教育应该准确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发展趋势,有效推进青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912.
由现代化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文化形象"的特点,可以反观中国社会发展本身的整体特点."分化和自治化"是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各社会生活领域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而"文化"在后发现代化中国中的"自治化"程度一直相对不足,表现为"文化"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当作单纯的"政治的工具":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又有沦为"经济的婢女"的趋向.文化除了具有政治、经济功能外,其本身还具有培育"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主体的功能,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所必需的重要的"精神的涵养区",时其过度开发,会使中国社会发展整体失衡,并丧失可持续性的创造力源泉.  相似文献   
913.
一、检察研究的总体情况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检察研究工作中,始终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检察业务服务,为检察改革和提高检察队伍素质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忠实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突出检察理论研究、检察业务规范化和检察改革、法律应用研究等调研重点,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高成果转化水平,调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卓著的业绩.  相似文献   
914.
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巍  金艳  肖红 《政法论丛》2008,(5):21-27
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的专门立法,司法实践中涉及相关的案件只有民事实体法依据.在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须为公有公共设施、须设置或管理有欠缺、须公民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并且损害与公有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请求人不完全限于公物利用者,赔偿义务机关、赔偿范围和标准也应视具体情形分别认定.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的程序可通过行政程序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915.
我国人口50%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对于政权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认为,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大重点工程,”对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6.
翁里  刘一展 《政法学刊》2004,21(2):41-44
2003年春夏之际,一场始料不及的瘟疫——“非典型性肺炎”席卷了我国大江南北。通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公民的良性互动,目前疫情已经得到了阶段性的控制。回首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少数人借“非典”之机大发不义之财;而更多的公民则为了控制疫情积极配合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切实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法治国家政府在防治严重传染病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场瘟疫不仅考验了科学,而且也考验着政府的应急能力及其法律是否完善。在我国缺乏《紧急状态法》的前提下,政府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采取了(包括“隔离”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在内的)一系列行政强制措施。政府行政权力的底线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不能随意压制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私权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早出台《传染病隔离法》等相关法律,从立法和执法中寻求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动态平衡未尝不是抗击“非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17.
Central governments face compliance problems when they rely on local governments to implement policy. In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systems, these challenges are pronounced because local governments do not face citizens at the polls. In a national‐scale, randomized field experiment in China, we test whether a public, non‐governmental rating of municipal governments' compliance with central mandates to disclo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increased compliance. We find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treatment effects on compliance after only one year that persist with reinforcement into a second post‐treatment year. The public rating appears to decrease the costs of monitoring compliance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ithout increasing public and media attention to pollution, highlighting when this mode of governance is likely to emerge. These results reveal important roles that nonstate actors can play in enhancing the account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918.
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国际国内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体现和庄严宣示,也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和根本目标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结晶,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指导。因此,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19.
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机制选择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人们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创新产生怀疑。不过金融创新仍然是必要的,尤其对于我国。当前,我国的金融创新必须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正确的总体目标,坚持立足于国情的各项原则,积极稳妥地作出具体的机制选择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20.
政党本身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政党类型不同,政党-国家-社会关系不同,人们的政党观念也有所不同。从政党历史发展与时空转换看,近代政党通常被视为恶,现代大众型政党被视为民主政治必需品、选举工具;当代全方位党、卡特尔党被视为提名公职候选人、谋取公职的政治集团。近来西方政治学者不再注重对政党的抽象定义,而是侧重于对政党性质、特点与功能的描述。如今从宽幅意义上看,政党是一种政治组织,它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来争夺政权、谋取政治职位、影响政府政策,以实现其价值追求或利益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