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39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7篇
法律   710篇
中国共产党   103篇
中国政治   881篇
政治理论   122篇
综合类   32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利益集团参与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集团参与立法,推动了立法图景的变化。在法案的起草和修订过程中,利益集团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重要的参与形式。利益集团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立法,其参与带有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与西方社会利益集团有很大区别。从当前阶段看来,利益集团参与立法大体上有助于推进立法的民主化和法治秩序的形成,但是也应看到所引发的复杂后果,其往往蕴涵着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对于利益集团参与立法的发展趋势来说,恰当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2.
比较法视野下的东亚法律人才养成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世纪末以来中国、日本、韩国借鉴美国法学院制度进行的法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概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三国继受美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中、日、韩三国在新法学教育制度设计上的差异,评价了改革的实践效果。作者认为,比较法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国建构科学合理的法律人才养成制度,必须全面反映和评估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改革才能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3.
美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法学教育是普通法传统下三年制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美国法学院力求教会学生学会在广泛学科领域中进行法律分析、掌握法律技能和理解职业价值。美国法学教育也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有人批评法学院是否有效地为学生从事法律职业提供了充分准备。本文对美国法学教育作了概括介绍,分析了美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所提出的批评等内容。  相似文献   
994.
集团诉讼在德国:“异类”抑或“蓝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学者关于美国集团诉讼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初期。这类研究在1970—1980年代主要集中在消费者保护领域,在1990年代,则主要集中在大规模侵害领域。进入21世纪,德国法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改革德国群体性诉讼制度的立法建议,其中的某些内容已经被最新立法所采纳。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德国法学界一直拒绝在德国引入集团诉讼,但德国群体诉讼制度的发展其实已经受到了集团诉讼的影响。对于德国法学家来说,集团诉讼是异类,也是蓝本。  相似文献   
995.
心灵世界的广度与感受力构成了经典作家的原创动力。而在现实人生中,作家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否是由他的亲和力与情感的统觉功能来决定的。优秀的作家不是自我型的,而是泛我型的。内省、统觉深化了作家的感受力的同时,强化了他们的亲和力,深刻的亲和力使作家的情感较之常人更易切近他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996.
Hoffman与韩进之从不同角度对儿童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对他们的研究作一番比较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特点及认知发展、情感、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要求我院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学生是能从事生产第一线服务的技术工作人员,为此教学上须注重实践教学,从认知实习和社会调查、实验教学与模拟实训、毕业实习三部分建构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98.
Abstract:  Chemicals containing multiple peroxide functionalities, such as triacetone triperoxide (TATP), diacetone diperoxide (DADP), or hexamethylene triperoxide diamine (HMTD), can be explosive. They are impractical and are not used by legitimate military groups because they are shock and heat sensitive compared to military explosives. They are attractive to terrorists because synthesis is straightforward, requiring only a few easily obtained ingredients. Physical removal of these synthesis products is highly hazardous. This paper discusses methods to degrade peroxide explosives chemically, at room temperature. A number of mixtures containing metals (e.g., zinc, copper) and metal salts (e.g., zinc sulfate, copper chloride) were found effective, some capable of destroying TATP solutions in a few hours. Strong acids proved useful against solid peroxide materials; however, on a 1 g scale, addition of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caused TATP to detonate. Thus, this technique should only be used to destroy small-laboratory quantities.  相似文献   
999.
论法人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公司是基本权利主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很多判例中亦认定美国宪法的特权与豁免条款不适用于公司。宪法第14修正案通过后,尤其是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逐渐将宪法的保护扩大适用于公司,使得公司成为某些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这一转变迎合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成为可能。本文借鉴美国的宪法实践,细致梳理了公司作为基本权利主体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the question if and how federal structures have an influence on decisions in fiscal policy. In order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our countries are selected as case studies that represent on the one hand a more competitive model (Canada, Belgium) and on the other hand a more cooperative model (Germany, Switzerland). We want to know which effect and disturbing potential federal structures in these countries could have on fiscal policy making and if the distinction of federal types explains variations in decision making. The focus will be o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fiscal policy making, i.e. the possibility to act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the light of the veto-power of member states and parties. The result is: federal structures have in general, without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federalism, a constraining influence for keynesian demand management. They also have, though in different ways, a potential negative influence on deficit reduction. This negative influence can, however, be neutralised by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mechanisms which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