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7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八一三”事变后 ,日本加紧调集兵力 ,陆海军协同 ,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实施战略防御。日军“速战速决”攻占上海计划破产后 ,被迫将作战重心由华北转移到华东 ,第三次大规模增兵淞沪 ,在杭州湾北岸登陆 ,中国军队疏于防备 ,酿成淞沪抗战最后失败。  相似文献   
262.
在2005年的国际舞台上,联合国改革、尤其是安理会的改革是一出最引人注目的重头戏.围绕着安理会的"增常"问题,各政治集团之间的角力持续不断.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日本、印度、德国、巴西四国结成同盟,率先提出其"增常"方案.紧跟其后,美国、非洲联盟、"团结谋共识"阵营的方案也陆续出台.各种力量合纵连横,形势错综复杂.随着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的日益临近,围绕着"增常"问题而展开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之争将更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263.
论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环境安全影响主权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突出表现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触目惊心,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际污染和危废转移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转基因问题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难以预料、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加剧.为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必须调整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必须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必须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发挥公众保护环境的主力军作用;必须调整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健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必须调整环境管理手段,实现行政、经济与法律手段相结合;必须调整国家绩效考核机制,推行绿色GDP和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264.
德国的劳动法律十分完善,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德国于1952年根据《劳动法院法》成立了专门的劳动法院以处理劳动争议诉讼,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这在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关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德国劳动法院无论是相关立法、法院的组织设置还是法官的组成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国建立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的时机已经成熟,也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需求.建立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可以更好地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节省社会经济成本及诉讼成本.我们期待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早日建立,相关配套法律早日完善.  相似文献   
265.
辽宁省近三年治安调解实践的基本情况表明,治安调解已经成为治安案件查处和平息纠纷,化解矛盾的主要方式。在立法上规范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在制度建设上建立治安调解的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在实践中推行当场调解程序、辩证处理调解与取证的关系、提高民警调解业务能力、将治安调解纳入“大调解”机制、利用现有立法赋予治安调解书相应的法律效力等是我们在调查基础上得出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66.
裴锋 《理论月刊》2005,(12):101-102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只有在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才能创造出让党满意,人民满意的政绩。为此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是求真务实,根本指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衡量标准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相似文献   
267.
Minxin Pei 《当代中国》1998,7(18):321-350
The weakness of China's banking system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measures the extent of this weakness and analyzes its causes. It focuses especially on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banking sector, the economic crisis of 1992–1993, and the subsequent financial reforms implemented. The evidence gathered by the author shows that the banking reforms initiated since 1994 have produced mixed results. Although central bank autonomy and bank supervision have improved, politic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have prevented the government from taking more decisive measures to re‐capitalize banks, restructure the deb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increase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 quickly. Despite the appar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short‐term measures taken to bolster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banking system, China's banking reform will be a difficult and prolonged process.  相似文献   
268.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猛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信息化程度的发展对于民主政治的推进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和动力,其中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表现,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又以信息化的发展为依托。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网络民主"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通过新型媒介进行政治沟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69.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是渐进式的,渐进式的房改避免了激进式改革中因利益关系迅速调整而引发的社会震荡,较好地实现了房改深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共同目标。根据不同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实践阶段(1980年6月—1994年6月)、综合配套阶段(1994年7月—1998年6月)、全面推进阶段(1998年7月—2007年7月)和结构调整阶段(2007年8月至今)。在对各阶段的房改政策进行梳理、分析与评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有效介入,居民住房消费梯度观念的形成,房地产开发商责任感的增强,分层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全国住房普查的适时开展以及其他配套改革的整体推进,将是影响今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关键。此外,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往往表现出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特征。因此,如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居住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70.
再论推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裴苍龄 《法学研究》2006,28(3):119-127
推定是指通过对基础事实与未知事实之间常态联系的肯定来认定事实的特殊方法。推定必须有真实的基础事实;推定的基础事实必须是一项具有盖然效力的证据,证据盖然效力蕴含的两种可能性应构成常态联系和变态联系的关系;推定必须遵循择优规则,即在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和变态联系中,只能肯定常态联系,不能肯定变态联系。推定有两种效力:第一种效力是引发举证责任的转移,这是程序上的效力;第二种效力是让对方承担不利后果,这是实体上的效力;第一种效力具有必然性,第二种效力则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