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24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8篇
法律   1274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983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4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1969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跨WTO体制的规则冲突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国际条约包含贸易限制措施,这些贸易限制措施被用来追求各种非贸易目标或价值,比如环境、人权、劳工标准等,这种做法将增加WTO规则与其他国际法规则之间相互冲突的可能性。但是,国际法中还找不到任何明确的方法以确定贸易法与人权法、环境法或海洋法等的关系。不过,WTO规则与其他国际法规则之间跨体制的规则冲突仍可通过协调一致的解释而避免,这是因为WTO的规定中经常使用一般的、广泛的条款,为其解释留下了余地,使WTO裁决机构得以考虑到其他国际义务。在解释WTO的规定时,可采用国际法推定为不冲突的方法避免冲突;在明显可看出一个WTO协定的用语具有演变的意义、带有一些内在弹性时,还可以考虑使用演变解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Using Barcelona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governance and local democracy. It begins with the terms of the debate and continues by identifying the context in which a particular model of governance arose in Barcelona. The article then looks at the extent to which governance fosters democracy, by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in government and creating new spaces of delib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citizenry. The final section examines the limitations of Barcelona's model of local governance in enhancing local democracy. The key finding is that the predominant role of the local council in facilitat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has as many strengths as it has weaknesses. In short, when participation becomes public policy it becomes a double-edged sword.  相似文献   
73.
应对轻微犯罪与重刑犯罪分别适用不同的刑事政策,以暂缓起诉等人文关怀方式挽救和感化轻微犯罪人,促使其尽快复归社会,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立足于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的实现途径,一要实现轻微犯罪的非刑罚化和刑罚个别化;二要强化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意识,改变以逮捕为主导的候审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74.
2003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检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发挥研究部门为领导决策服务和检察业务服务的职能,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75.
Contemporary urbanization in the Global South merits greater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Governance, associational life, and political behavior take distinctive forms in the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created by rapid urbanization, particularly within informal settlements and labor markets. In this special issue, we examine forms of collective action and claims-making in these spaces. We also consider how the state assesses, maps, and responds to the demands of informal sector actors. Tackling questions of citizen and state behavior in these informal urban contexts requires innovative research strategies due to data scarcity and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Contributors to this symposium offer novel strategies for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use of informal archives, worksite-based sampling, ethnographic survey design, enforcement process-tracing, and crowd-sourced data.  相似文献   
76.
随着韩国企业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布局趋于完善和成熟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大规模进入新疆等中国西部地区已成为必然。但目前韩国企业在新疆直接投资的整体规模上一直徘徊不前,相较东西部其他地区的投资额也有明显差距。因此,为了释放新疆与韩国的经济合作潜力,建议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和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直接投资的吸引力;通过吸引更多韩国跨国公司,扩大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77.
哲学变革与社会思想解放的关系是双向的。哲学变革是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想解放的先导,但是,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对哲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变革作用、解放作用。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困境期”,尤其不可忽视后一种作用。  相似文献   
78.
扰乱法庭秩序罪是新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为了更进一步地贯彻新刑法的立法精神,本文作者从该罪的立法缘起、概念和特征、罪间界限以及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具体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这一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9.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宪法的权威性,切实保障宪法实施。为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要明确宪法和法律的关系,要大力宣传宪法,培养和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精神,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要健全和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特别是建立违宪追究机制,把宪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以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80.
民众法律认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从民众的角度来理解法治,认为民众与法治的关系是法治的根本问题。如果法治是以确立民众在法治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民众对法律的真诚的信仰作为最终的目标,那么,在中国的传统和观实的压力下,要实现这一目的,民众的法律认同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本文初步探讨了民众法律认同的概念、特点、意义、内容、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