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6篇
法律   498篇
中国共产党   147篇
中国政治   277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4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求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更是要求实现乡村主体——农民的现代转型。在乡村主体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当下乡村文化存在制度、功能、内容危机等问题,而文化认同危机是其根本问题。乡村文化危机表明了乡村文化现代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为乡村文化的现代重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苏南乡村文化建设也可以将此分析作为制定建设规划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流浪乞讨救助发展史是救助理念的演进史,是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的改革史。随着流浪乞讨形成原因和群体特征的变化,“关爱型”救助理念与体系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出现救助对象界定不清、救助主体赋权不足、救助标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将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从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救助标准、推进社会化进程及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构建“权益型”救助治理体系,推动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向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93.
Song  Weiqing 《Asia Europe Journal》2019,17(4):387-401
Asia Europe Journal - This study addresses China’s 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EECs) countries, centred around what is popularly known as the...  相似文献   
994.
网络购物消费者具有特殊性,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与经营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法律特殊予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后悔权、知情权和网络交易平台责任等制度的设计正是回应了网络购物消费者的诉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消费者权益为重的立法精神,能够有效改善网络交易环境,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保证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995.
宋阳 《法商研究》2020,(2):183-196
在涉"一带一路"商事纠纷解决实践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适用实体法律规则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通过对《国际商事仲裁年鉴》所收录的2010年到2018年的66起典型仲裁裁决进行梳理和研究后发现,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案件当事人对于准据法的协议选择并无对国际商事惯例这类自治性规则的明显偏好,但是适用国际商事惯例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仲裁员带来增加自由裁量权、避免不熟悉的外国法的适用等巨大利益。根据仲裁员是争议当事人代理人的理论,从利益配置视角来看,仲裁员不能脱离当事人的利益而去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因此,过度拔高国际商事惯例的适用地位可能不利于仲裁庭合理行使仲裁权限。要增强我国仲裁机构的国际影响力,使我国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商事仲裁服务中心,应该理性地认识和控制国际商事惯例的法律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996.
内生于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需要,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社会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结构存在许多内在张力:企业因生产任务增长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农民因城乡差距对“进城”的渴望、农业因人地矛盾和工业提取而滋长的“内卷化”问题等。对此,国家提出了“亦工亦农”的设想,为彼时的农业剩余人口提供向工业转移的制度化渠道,虽有其限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主义国家消除城乡、工农差别的承诺与有限国家能力之间的矛盾,也为改革开放初期的“边缘革命”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7.
Likelihood ratio (L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imating the weight of evidence in firearm evidence identifications. LR is computed from a statistical model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known-matching (KM or within) and known-nonmatching (KNM or between) comparison scores. Current LR procedures rely on KM/KNM scores from existing reference firearm toolmark data sets or alternatively from generating a set of test fires using multiple firearms. Both procedures may contain theoretical or practical issues which may hinder the LR procedures from reporting an unbiased LR estimation in casework. In this paper, a reference data set was established from a set of firearms, each test-fired two cartridge cases, resulting in a basic data set and a control data set. The congruent matching cells (CMC) method was used to generate CMC scores that are used to fit in the KM/KNM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for LR estimation. In the initial test, 130 firearms from eight manufacturers were used for generating a reference data set consisting of 260 cartridge cases representing 130 KM and 8385 KNM pairwise breech face images.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M and KNM distribution intersect at CMC = 2, which is equivalent to LR = 1 (equally to support both the prosecutor and the defense propositions). When the CMC threshold is increased to 6 or more, the LR values are higher than a million, which can provide extremely strong support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same firearm (or the prosecutor's proposition) in the casework of firearm evidence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998.
999.
宋菲 《华中电力》2022,(1):62-77
在国家处于应急时期时,最高人民法院单独或联合出台司法政策已成为非常态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应急时期的司法政策具有出台快速性、效力临时性、目的明确性、主体联动性和运行政治性特点,并通过“作为裁判依据”和“作为裁判背景”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鉴于司法政策本身的定位不清,其对秩序的追求和紧急权行使与基本法治原则相抵牾,以及“成本—收益”理论阐释该时期政策与法律选择的非自主性,应急时期的司法政策在实现法治价值的同时也极易被不当运用,如直接将行政政策转化为司法政策,为达成维稳目标致使司法政策“运动式”运行,政策的“短期化”削弱司法公信力,以及笼统地将司法政策用作裁判依据等。针对可能风险,我们应基于法律与社会的“诉求—回应”关系,厘清特殊时期司法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结合教义学体系明确司法政策运用的具体要求,借助案例指引作用阐释司法政策蕴含的裁判规则,以及通过法律论证增强援引秩序价值说理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00.
"一带一路"①倡议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部署,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方面。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准确定位角色,担负起保障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以X自治区检察机关为视角,探讨检察职权服务"一带一路"的必要性;以"四大检察"职能为抓手,发现检察机关服务"一带一路"中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而进行主客观方面原因分析,从立法、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以有效促进检察机关实现保障和服务"一带一路"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