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4篇
法律   367篇
中国共产党   84篇
中国政治   230篇
政治理论   125篇
综合类   49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ncreasing role play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conomy,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legal and public policy problems. Since 2013, China has accelerated its legislation efforts towards prot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Cybersecur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ok effect on June 1, 2017. Legal scholars focus on the natur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enacting specific laws on prot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attempt to propose relevant draft laws regar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however, is not only a legal issue but also a political one. We need to look at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bout legislation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China. Why has China sped up its legislation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ince 2013? Is privacy, civil rights, or legal interest the main reason behind the legislation? Only after plac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n a broader context, can w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logic and dynamic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can perceive the potential content and possible future of these legisl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re the main drivers of China’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892.
行政犯的类型与违法性判断的区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犯的类型区分直接影响到违法性判断方法的确立。依据前置行政规范的本质属性的不同,刑法存在前置不法型行政犯和前置程序型行政犯。当前,学界和实务界通常忽视前置程序规范的存在,将其与前置不法规范混为一体,导致前置程序型行政犯违法性判断始终依附于前置不法型行政犯,继而认为前置程序型行政犯违法性判断同样具有从属性。违法性判断仅指的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和依据的判断,而并非罪刑规范的最终适用,否则违法性判断将毫无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前置不法型行政犯违法性判断具有从属性,从属于一般违法性的概念和类型,而并非刑事违法性对一般违法性的从属。与前置不法型行政犯不同的是,前置程序型行政犯违法性判断具有独立性,其独立于前置的行政程序规范。刑法可对行政程序的次数、主体、时效及形式等进行独立判断。前置程序型行政犯在刑法体系中应具有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893.
本文基于萨提亚的家庭理论对2929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开展调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2)家庭系统情境因素中的动态因素,包括父母职业支持、父母职业冷淡、亲子关系质量、家庭压力感和家庭正面感,均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3)家庭系统情境因素中的静态因素中,没有因素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4)控制变量中,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均对个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结论:父母对子女择业给予支持与正确的关注、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94.
“十四五”时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规划立足于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需要基于现代化新格局研判其新要求,在规划引领层面要求深化新发展理念;在规划导向上要求以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人的现代化发展;规划主线则要求围绕现代化展开,做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关注的重点任务应涵盖培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健全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及推进生态现代化,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路径上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95.
目的 通过电喷雾解吸电离(DESI)—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RMS-HDI)成像技术建立了 一种新型添改字迹鉴别技术.方法 对10支黑色签字笔书写的"11"被添改成"47"的90个样本用分子成像技术测试.结果 该技术可将84个被添改的原始字迹"11"以二维成像方式显现.结论 DESI-HRMS-HDI技术无需检材预处理...  相似文献   
896.
89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确立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宏观调控、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做好宏观调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898.
1992年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和乌拉圭回合结束后,各种环保意识、法律、规章和措施,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及与健康有关的商品国际间流动,甚至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贸易与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推动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相互协调发展,是WTO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考察了环境保护和贸易自由的关系,对WTO的环保贸易条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协调环境与贸易的途径。  相似文献   
899.
就犯罪构成的涵义而言,我国和大陆法系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准确把握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对于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比较不同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成立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00.
徐博 《科技与法律》2021,(2):117-127,140
目前,法律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保护并无明确规定.由于缺少法律保护机制,人工智能生成物承载的经济价值可能会引发各方主体无序使用,产生纠纷,最终影响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运行.因此及早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找出合理的保护路径,不仅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效果,还可以促进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生产和传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