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109篇
工人农民   88篇
世界政治   1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9篇
法律   1594篇
中国共产党   463篇
中国政治   1257篇
政治理论   362篇
综合类   19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515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为新兴的智能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呈稳步发展趋势,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介绍了WindowsPhone 7手机的系统架构和安全模型后,就取证遇到的问题详细地描述了取证方式,探讨了如何对Windows Phone 7智能手机进行取证.通过使用原生级方法和Windows Phone SDK访问Window Phone 7内核和其他数据来获得手机的有价值信息,同时通过一系列工具来分析手机上的文件.结果表明,能够从Windows Phone 7手机中有效寻找到短信、电子邮件、社交活动等证据资料.  相似文献   
992.
韩伟  赵晓耕 《北方法学》2014,(6):128-139
中国传统契约中的原因条款,不仅是一种事实,还具有重要的法律意涵,它既是直接引致订立契约的原因,同时也作为一方当事人订约的动机,体现对社会经济需求的某种满足。确定产权合法有效转移的契约本身又作为"产权"转移的重要原因,产权的有效移转和契约的有效成立在传统契约实践中是紧密联系的。明确契约之债的"原因",本身有助于更准确地对契约"定性",也能更方便地确定契约是否合法、有效。从交易安全与契约定性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契约中的原因条款亦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网络犯罪的形势及其对国际刑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活动在任何领域所取得的成功都将导致需要相应机制控制的犯罪。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其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无尽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也随之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其必将为国际刑法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4.
死刑具有最有效的威慑作用论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蔚 《政治与法律》2007,8(6):120-127
死刑具有最有效的威慑功能这个神话一直为许多学者大肆宣扬,并成为了广大统治者控制犯罪的信条。但是二百多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并不断地论证"死刑具有最有效的威慑作用"的非科学性。对"神话"的证伪有两大进路,一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进行,另一途径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进行。通过对"神话"的证伪,可以为政治家、立法者、司法者正确对待死刑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5.
建设法治社会,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任务。法治的价值判断和终极价值追求是保护民众的私权利与最大福祉,这就势必要求建构以民事权利的保护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坚持并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系统化、立体式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始终秉持民事权利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应借助科技支撑赋能社会治理创新,培育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96.
99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该思想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将关注的目标和焦点置于解决人类前途命运这一重大时代使命之上,超越了国家、民族以及社会制度的畛域;强调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超越了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对抗性思维,实现了国际关系处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化;主张共商、共建、共享,超越了单边主义的狭隘范畴,实现了合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提供了一揽子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中国方案,超越了传统安全领域的范畴,实现了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覆盖,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998.
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性质和宗旨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刻的人民性意蕴。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人民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的根本力量。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展开,因此,在新时代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不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99.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在国际法规、制度层面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推动国际法治建设对完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法治建设的新理念,致力于为不断解决全球性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论层面,中国主张强调以《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公认的国际法规为准则,倡导创设民主、科学、公正的国际良法,统筹推动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国际硬法与国际软法的共同发展,为实现全球良法善治提供方向指引。在实践层面,中国不断提升推进国际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在国际立法方面,而且在解决国际争端、国际人权保护和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了国际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合作机制的创新,成为国际法治建设和全球治理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立场观点的提出,构成国际法治建设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其对于中国提升解决国际问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促进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多重视阈,深入探讨共产党人家风建设的科学底蕴及时代诉求,对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大有裨益。一是坚持文化自信,着力夯实家风建设的民族底蕴,搞好家风建设的基础性环节;二是家风建设必须坚持理性引领,具体把握好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关系的整合处理;三是加强家风建设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回应时代诉求,与时俱进地自觉拓展家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