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司法鉴定执业能力,规范司法鉴定执业管理,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相似文献   
522.
在国内绩效评价的具体做法中,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评价项目的选择和权数的确定,绩效评价与行政问责的关系,是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绩效评价的成效,成为直接阻碍绩效评价推广的难题。天津市东丽区开展政府行政评价活动三年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其具体做法对于构建适宜中国特有国情的政府行政评价体系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23.
"产翁制"这一风俗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曾见于古文献记载或人种志.产翁制的本质是什么尽管学者们存在着分歧,但有一说影响巨大,即"产翁制"是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产物.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假设,母系制与父系制之间并无必然的承继关系,母系也不能必然导致母权.我国学者在古典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在研究"产翁制"时,对古文献的理解存在着严重偏差,应该引起文化史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24.
北京市老字号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字号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要重视对老字号的法律保护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加快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老字号企业改革,发挥老字号的品牌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北京老字号进入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25.
编辑寄语     
当读者见到本期学报时 ,2 0 0 2年就要过去了。在 2 0 0 2年里 ,本刊得到了院 (校 )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指导和帮助 ,得到市总工会领导、市总机关干部、区县工会干部的大力支持 ,得到外省工会工作者和工会干校同仁和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友好配合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再次收到你们的稿件 ,与此同时 ,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 2 0 0 2年里 ,我们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北京市总工会干部学校调整更名为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按照北京市总工会的要求 ,我院 (校 )将坚持以工运理论研究和工会干部教育…  相似文献   
526.
本文对毛发ABO型测定时的解离温度及指示红细胞的选择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40℃条件下解离25min,结合抗体的释放与指示红细胞的凝集力均不受影响。用多人混合血液配制指示红细胞与效价为1∶128标准血清反应,便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7.
528.
529.
This article outlines and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in the ideas underpinning the reform of public institutions in Australian societ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asks whether public institutions have been renewed or eroded through the changes of the 1980s and 1990s and whether the changes were as inevitable as some advocates and analysts claim. Some ideas and theories appropriate to the futur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in Australia beyond the current consensus are explored. The article offers afresh analysis of public sector reform in Australia and contributes to the ongoing debate about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5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