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180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107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3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胡主席着眼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军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遵循。认真学习和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对于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部队,激励全军官兵有效履行职能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深度合成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里一项颠覆性技术突破,该技术在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技术异化、信息失真、信息泄露等风险.应从多个维度协同治理深度合成技术所生风险:在技术层面,以技术规制技术,提高溯源防伪和反向破解技术的能力水平,发挥技术的规范功能;在行业层面,以商业伦理治理技术,强化伦理的引导作用和业内组织的协调能力;在法律层面,以法律规范技术,结合中国实际和借鉴外国立法经验,以《民法典》的相关条款为基础,明确技术的使用边界、使用程序及滥用技术的法律后果等.  相似文献   
103.
【裁判要旨】当销售商所售商品存在侵害著作权情形时,应如何认定销售方的法律责任?复制品的发行者不能证明其发行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首先,对著作权侵权是否成立的认定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进行的使用均为侵权行为,应当承担停止侵权等法律责任;其次,对于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应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如销售商不能证明其商品具有合法来源,则应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对于合法来源的认定,在审查进货渠道的同时,应考察侵权人对事实上无合法授权的发生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04.
一年,在时间的荒野里,细如尘埃。万物生长,各有心志。在冰天雪醒,在大寒到立春这样的时段里,大自然在灭亡、重生、轮回。我们总是认为有能力制定秩序、界定秩序,可事实上,在自然面前,那些捉襟见肘常常令我们羞愧。春天又来了了,好象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只有那些生长的力量依然在,无论病痛、喘息、撕裂、茫然……  相似文献   
105.
人脸识别技术是社会治理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和识别功能在虚拟空间实现了个人信息的自动化集合.人脸识别技术本身存在着技术风险,一旦被滥用将会侵犯公民权利、危害社会秩序、消弭共同体信任.当下,现有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制呈现分散性和碎片化特征,法律本身的事后规制逻辑更是难以有效规制技术应用、防止技术滥用.应把握国家综合性立法的契机,根据场景理论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细化规制,既发挥其强大的社会功用,又预防化解其潜在危害,实现法治化社会化协同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6.
计算机网络在极大地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网络伦理方面的失范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究其产生的根源有内部、外部及人性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中,要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应当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和过滤违法及有害信息,同时应当培养广大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自觉形成网络自律,有效降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适意义上的法律解释是法官运用法律、裁判案件的一项司法技术 ,它与审判权相连 ,是审判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下 ,法律解释却被异化为一种权力 ,从而导致解释形式的抽象化、解释内容的扩大化以及解释主体的集中化、多元化 ,进而干扰了司法独立、背离程序法定原则。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的这一结构特征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我国历史上“以吏为师”的传统 ,并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不完善的制度结构有关。为此 ,应当转变观念、完善制度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体制。  相似文献   
108.
论债权出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财产权,在我国的公司立法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各国公司法对法定资本制原则的修正,债权作为公司的出资形式正日益普遍.由于债权自身请求权性质的特质,其存在着不确定性、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等问题,为此,应完善相应的制度措施,把债权出资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9.
东亚峰会的缘起1990年12月,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破裂,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提出召开“东亚峰会”,逐步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倡议。当时应者甚少,东亚各国大多保持沉默,并心存质疑。美国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因为美国担心此举会削弱APEC的重要性及其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由于美国反对,1991年该倡议改成非正式的“东亚经济共策会”,但最终未能兑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痛经历,使东亚各国深切认识到地区合作的必要性。随后出现了“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会议,建立了由领导人会议、部长会…  相似文献   
110.
公民权利与社会稳定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近现代社会,公民权利的享有不仅仅体现在人身自由权利和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某种意义上更多地体 现在政治权利;社会稳定应是一种动态的稳定,相对的稳定。保障公民权利的享有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社会稳定 意味着保障和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