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32篇
中国政治   54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公共性:中国城市住房政策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公共性。但由于政府经济人理性的有限性、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住房政策偏重于经济效率目标等因素,我国的住房政策缺失公共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使住房政策理性回归其应有的价值内涵——公共性。  相似文献   
22.
利用手长、足长估计人体身高和体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00名汉族青年男女进行了体格测量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别建立以手长、足长推算人体身高、体重的回归方程。经回代分析表明,以手长、足长推算身长结果理想,而用以推测体重则误差较长。  相似文献   
23.
邹波  韩锋 《中国发展》2003,(4):17-20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腐败成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腐败的客观基础是公共决策与决策者私人利益间的矛盾,腐败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从寻租角度看,转型期中国的寻租环境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根源。从委托—代理角度看,腐败是民众与国家以及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的失灵。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保障一直承担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转嫁。近年来,某些重大公共工程和公共政策,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也向社会保障进行成本转嫁,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本文认为,为了防止把社会保障变成转嫁成本的公地,应建立社会保障评估制度,对重大工程和公共政策实行事先的社会保障评估。  相似文献   
25.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我国医疗机构主体的公立医院公益意识逐渐淡化,趋利行为日益突出。新医改方案明确了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对照西方和我国以往经验,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突出原因是政府责任的缺失和错位。本文提出,政府在新医改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措施主导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相似文献   
26.
作者测定了中毒鼠血胆碱酯酶活性在体外室温下的动态变化,观察研究胆碱酯酶自动复能的特点。结果表明中毒鼠血胆碱酯酶活性体外自动复能在72小时内达最大值;敌敌畏中毒鼠血胆碱酯酶自动复能较呋喃丹组幅度大而下降也快;至第17天,与对照组相比,敌敌畏中毒鼠血胆碱酯酯活性仍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就中毒鼠血胆碱酯酶自动复能的法医学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作者通过大鼠口服敌敌畏和呋喃丹急性中毒实验,利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中毒鼠肋间肌、空肠和大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和自动复能情况、血液的体外抑制效应以及正常大鼠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空肠和肋间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保存时间,探讨利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诊断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的法医学意义,并对大鼠敌敌畏和呋喃丹中毒后上述观察指标的不同特点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8.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民参与机制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阐述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基础上,从公民参与中信息流动方式的不同、参与深入的程度以及政府和公民的关系等方面,分别总结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机制的三个层次的特点、积极意义和不足。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虽是民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但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不能保证公民参与的完全有效。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和改善参与环境。  相似文献   
29.
公务员培训链模型与能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公务员培训过程和能力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为"径",以构建公务员培训链的总模型、子模型为"纬",以为模型设计的运行机制——规划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为"面",为公务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0.
基于收入差别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偏好与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收入差别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偏好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服务的需求愿望较为强烈,且生活类公共服务需求愿望强于生产类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保障型公共服务需求递减,发展型公共服务需求递增;在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高收入群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总体上高于低收入群体。这一研究发现蕴涵三方面的公共政策取向:一是当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是公众需求强烈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养老等基本民生领域;二是在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组合中,优先保证公众生活类公共服务需求,同时尽力满足公众发展型公共服务需求;三是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项目选择上,优先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