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0篇
法律   382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235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6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周菲 《长白学刊》2005,(5):74-77
城市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是社会与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结果.城市发展内涵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科学、健康的人格养成.科学、健康的公民人格是城市发展的软环境需要,是支撑城市道德文明的基石.城市发展是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文明、文化进步的集中体现,是公民人格养成的主客观环境.同时,城市发展也对公民人格的养成提出了内在规定性,如法制与道德原则、独立与自主原则、开拓与创新原则等.  相似文献   
32.
女性创业是我国转型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伴生者和制度安排的结果.然而,人们的创业活动既是社会行为又是个人行为.本文通过对上海30位私营企业女性业主个案调查资料的分析,考察女企业家身后的动机因素和形成她们创业动机的动力基础,这将有利于促进更多女企业家的产生和推动对于影响这一过程的政策的探索.  相似文献   
33.
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的过程中,程序上问题曾比较普遍,无论是一般程序还是简易程序都有所表现.其中既有立法的问题,也有执法的问题.立法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法不完善或过于原则;执法则表现为不遵守程序要求,超越程序权限,或省缺法定程序和对法律规定理解不正确.对上述问题的剖析必然会有助于规范执法实践,也有助于对<治安管理处罚法>法的理解与执行.  相似文献   
34.
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将生态问题纳入基本国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35.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新问题,高校德育需要迫切转变观念,加强工作模式的创新.本文认为,大众化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点包括:德育理念"自主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方法"咨询化"、德育载体"网络化"、德育形式"环境化"等.  相似文献   
36.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特色”自然与中国民族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主义内在地包含着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的合理内核。反思的民族主义,由于摆脱了朴素的民族主义局限性,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成为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创造中国模式道路、培育中华民族个性和体现中国特色的巨大精神法宝。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就是“中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7.
关系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的一种新取向,包括整合性元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等三种主要理论形态。这三种理论形态都以关系为理论基础,它们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学科规范。整合性元理论强调各关系模式理论内含的关系核心,将各种理论都纳入关系性理论框架之中。社会建构理论引入社会建构主义哲学思想,将精神分析过程和个体心理发展过程视为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强调个体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主体间性理论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加入了主体间性理论思想,认为母婴关系与分析关系都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38.
劳动教养制度在当前语境下应予以务实地考量,在现行制度体系中促成其内化完善以及当下自洽.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劳教制度进行历史考证,可以明确其“狭义法律”之位阶并证成劳动教养之“行政处罚措施”性质;劳动教养制度的程序完善在于具象化“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并内设法制部门,从而制衡公安机关审批权限;劳动教养的处罚期限应予合理限缩;劳动教养制度设计及执行中对“教”之内涵即“传授知识技能”应予系统化谋断及科学构建;为了阐释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正义,对劳教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也应重新审视并作出合理设计.在彰显当前劳动教养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中进行严肃讨论方能期待其完成当下之自洽.  相似文献   
39.
基于对提供性服务歌厅的相处式社区考察,文章从主体和情境视角分析了歌厅老板对"小姐"的建构与言说及其不一致的现象,通过解读老板在言及他人时进行信息控制的感性意识和理性选择,阐述了主体建构的理论要点和一般机制:(1)主体建构是内化了社会建构的再建构;(2)当社会建构呈贬抑时,主体建构对内呈顺向弱化或逆向否定建构,对外呈顺向强化建构;(3)当社会建构呈褒扬时,主体建构对内呈顺向强化建构,对外呈顺向弱化或逆向否定建构;(4)主体建构与言说的不一致,是主体在情境中的自我呈现策略。  相似文献   
40.
姚斌 《时代法学》2013,11(3):55-59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l款第6项是行政给付进入诉讼救济的规范基础,但是因其就给付形态的规定过于模糊,导致当事人救济中获得的判决形式不明。将“不依法给付行为”作动态解释,它可以分为“消极不依法之不给付、少给付行为”、“积极不依法之不给付、少给付行为”以及“不依法之完全给付行为”,相应地分别对应履行判决、撤销判决和确认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