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1篇
法律   222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326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2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赵吟 《政治与法律》2021,(2):92-107
开放银行模式下,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存在对象和内容两方面的特殊性,个人客户的知情权保障面临信息不对称与信息过载的双重困境。我国有关开放银行的规范将视线聚焦于技术标准,涉及信息披露之核心操作环节的规则处于空白状态。在我国,实践中,各家银行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有必要对开放银行数据共享中的信息披露义务进行系统构建,这需要结合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在数据共享不同阶段承担的不同角色,对信息披露义务的具体内容及形式予以明确,并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角度对各类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分别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282.
殷峰 《政法学刊》2008,25(3):115-117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借助法律权威彰显政治参与价值并规范政治参与方式的过程和状态,它包括参与价值的法律弘扬和参与形态的法律规置两层含义。政治参与法治化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还有助于促进权力的规范运行。只有通过制度建设、主体培育和环境塑造三方面的努力,才能把握实现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基本路径,从而推动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283.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应结合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性质来认定.合同形式包括书面、口头形式."虚构主体"包括冒用合法主体或者真实个人的名义和假借根本不存在的主体之名义等形式;"票据担保骗财"的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存在交叉情形;对"逃匿骗财"的认定不能陷入只要收受对方相关款物后逃跑的,一律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误区."其他方法"必须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基本要求,且与四种法条巳列明的行为方式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非法占有目的"要通过客观行为来推断.合同诈骗故意产生的时问条件应当是在合同签订之前、之时或者是合同履行过程中被害人交付财物之前.合同诈骗罪的数额应当以行为人从被害人处最初骗取的财物数额认定."连环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以最后一次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损失额,加上前几次犯罪人尚未还清的被害人损失额来认定.未完成形态下,合同标的额可以作为犯罪数额.  相似文献   
284.
求助于常规的反腐手段,似无法突破越反越腐败之怪圈.而作为法治例外与补充的赦免制度,具有缓和矛盾、彰显德政、荡涤旧痕、与民更始之刑事政策价值.只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考量,能够在整体上取得有益于国家与社会发展之功效,依法适时对腐败犯罪行赦亦未尝不可.当然,赦免只是因应腐败犯罪不得已而为之的非常规手段,只有辅之以官员财产申报等相关配套制度,才能真正开创反腐败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85.
印大双 《政法论丛》2014,(6):121-127
法律推理过程包含着权力与利益、应然与实然、确定性与妥当性、客观解释与主观解释等矛盾,法律推理促动法律规范由普遍规则到个案规则适用,法律推理涉及法律事实认定、法律规范识别、法律价值追寻,涉及推理主体关于知识论与实践理性的思考,法律推理的重心由立法领域到司法领域、由法律本体论到方法论、由法律移植到制度理性整合、由宏观论证到微观分析的转向。法律推理呈现内部逻辑强制与外部言说理性互动的特征,已经由法律文本所体现的规范层面转向法律施行的实践层面,形成事实与价值、事实与规范的交互流转。  相似文献   
286.
我国公法救济的体系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寅 《北方法学》2009,3(6):5-13
公法救济法律关系的背景是“公对私”的侵权、“私与公”的争议,涉及的最主要权力领域是行政权。根据现有法律,我国最主要的公法救济途径包括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国家赔偿、行政补偿、行政调解和信访六种。这些制度的产生、存在均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并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由于规范这些制度的法律出台时间不一,立法时对其他相关制度的关注不足,导致了不同公法救济途径之间的衔接不够,影响了公法救济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为此,应从观念和立法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87.
朱显荣  印保海 《政法学刊》2005,22(1):105-108
商业秘密的概念决定一国的商业秘密保护基本理论、法律保护方式、保护程度的关键性问题。应正确理解商业秘密的法律属性及对其保护的法理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秘密的立法保护现状相应的完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288.
民事法律中“公平责任”和“公平原则”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是“公平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的具体体现,具体到医疗损害赔偿中应坚持贯彻公平原则。但是目前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有一种滥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现象。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此种现象,试图说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原则。  相似文献   
289.
尹虹  钟斌 《行政与法》2005,(9):40-41
每个公民都希望政府能够在行使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富有效率。然而,我国政府部门却存在着“越位”、“错位”、“缺位”等缺陷,这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效率。政府职能改造之路,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正确行使职能的政府,我们心中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坐标。而作为遏马之缰,法律制度的建立,必然在政府职能改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0.
黄印 《政法学刊》2001,18(2):59-60
言词证据是诉讼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宗刑事诉讼案件,都会涉及言词证据。合法取证,提高言词证据的质量是刑事斗争实践的迫切需要。但是,言词证据的形成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了解和掌握获取言词证据的过程及方法是侦查员必备的常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