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9篇
法律   676篇
中国共产党   144篇
中国政治   359篇
政治理论   116篇
综合类   75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Evidentiary adjudi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igns of progress of litigation and judicial civilization. There are three key concepts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evidentiary adjudication: facts, evidence and fact identification. They form a kind of logic relationship among proposition, the argument and conclusion.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judicial proof, the case facts have legal determinac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facts in philosophical sense, and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fact that as a foundation for the judicial judgment. As the basis of the facts, the evidence emphasizes more the relevance and legitimacy in form. As a logical end point of judicial proof, fact identification is a rational, rigorous proof, but the case facts happened in the past, the fact-finder can only see the evidence, and can only use the evidence to find the facts, which determines the uncertainty of fact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922.
Yang Zhong 《当代中国》2016,25(98):216-232
Street protests have become commonplace in China. Utilizing extensive survey data,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street protests in China. The key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in the article is: why, facing the same issue, do some people choose the op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street protests while others do not? Multivariate analyt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street protests over a hypothetical pollution issue in China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attitudes toward institutions in China. What motivates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treet protests has a lot to do with their trust and support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China and their perceived government transparency. In other words, these protests are not just what Lewis Coser calls ‘realistic conflicts’ which primarily involve specific issues and solutions. One implication from this study is that street protests in China may not be as benign and non-regime threatening as some scholars might think.  相似文献   
923.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1日晚宣布,把200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和经济周期的根源".这是继1995年罗伯特·卢卡斯因"发展和应用了理性预期的假设,因而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时隔近十年,宏观经济学家再次荣膺这一桂冠.  相似文献   
924.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对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5.
房室传导系统发育异常猝死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三名男性青年人房室结和/或房室束、束支发育异常,在情绪激动和/或用力情况下突然无声息倒地死亡。经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有胎儿型房室结、心传导系统附加束存在和房室结畸形等发育异常改变。本文对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猝死机理和诱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6.
沈重 《中外法学》1985,(1):57-63
<正> 本法规定的是,关于在直辖区被放任或具有不良行为少年的保护、观护、抚养、福利、训练、教育以及重新回归社会和对于违法少年的审判。第一章序言第一条(名称、范围和施行日期) (1)本法称1960年少年法。(2)本法在一切直辖区内,具有效力。(3)本法在特定直辖区,由该直辖区事务次官在公报上公告指定日期生效;在其他地区可以指定其他日期生  相似文献   
927.
张骥  赵斌 《外交评论》2002,(3):17-23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缩短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 ,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 ,对人类的文化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为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文化交融呈现出新的特点。我们应坚持辨证统一的方法对待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928.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文中通过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现状的较为深入的分析,尝试找出导致他们教育处于失权状况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29.
我国司法鉴定长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鉴定大战时有发生,这无疑损害了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影响了司法公正性,即将实施的<决定>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法律指导.然而形势仍然严峻,我们还需对我国司法鉴定进行全面反思寻求解决途径和方法,使司法鉴定走向有序化.  相似文献   
9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