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79篇
中国共产党   145篇
中国政治   206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3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尊严     
什么是尊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可尊敬的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对尊严的态度迥然不同。有的人把尊严看得重于泰山,有的人却把尊严看得比鸿毛还轻。明人支大纶,为人正直,居官有节。他在《示儿》一文中叮嘱儿女:“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人史局须手硬,值肤受之诉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这段话的意思是:大丈夫在权贵门前不腿软,任谏官要敢于直言,做史官要秉笔直书,遭到诽谤打击时要坚强,当别人向自己进谗言时不要轻信。封建专制社会禁锢思想,扭曲  相似文献   
52.
"错案追究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错案责任追究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法人员的责任意识 ,遏制了司法腐败 ,促进了司法公正。但在实践中也出了许多问题 ,究其原因是因为该制度本身存在着疏漏与不足。文章在深入分析错案追究制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及原因后 ,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3.
在讲究科学办案的今天,体液证据在诉讼中越来越重要,但体液证据的收集却容易侵害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在刑事诉讼领域如何寻求收集体液证据与隐私权保护的衡平,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4.
总统之梦     
亦明 《政府法制》2013,(8):29-29
难以想象,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的巨型办公桌后面,高大的转椅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他不是总统的儿子或其他什么亲人,他是美国“新一任总统”,正等着处理事关美国甚至全球的重要事务。  相似文献   
55.
亦明 《政府法制》2013,(23):26-27
环境污染,眼下比以往严重;环境保护,现在比古代更迫切! 环保是中国古人很重视的问题,世上最早的"环保部"便诞生于中国. 不重视环保"不可以为天下王" 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甚至将保护环境提到政治高度.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治国"理念,便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来的. 他在《荀子·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意思是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将之称为"圣王之制也". 荀子是赵国人,但成名却在齐国.  相似文献   
56.
我听听南海碧波剔透晶莹听东北平原广袤无垠我听听紫荆灿烂芳芬听油松墨绿成荫我听听南腔鸳鸯听北调盈盈我听听你我的热情听你我的心声啊,我听听九州欢庆听四海同音我听──写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之际@亦葩  相似文献   
57.
58.
有这么一句话,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话是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的。三国故事里,类似这样的谚语、歇后语数之不清,您知道多少呢?  相似文献   
59.
60.
亦明 《政府法制》2010,(18):21-21
读到美国《华尔街日报》公布的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他们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笔者不知外国人的统计资料是否准确,但这6人个个富可敌国却是不争的事实。追溯一下他们究竟是怎么成为“首富”的?对于今人或许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