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改革苏联模式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从1956年<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到1963-1964年"九评"期间的重要文献来看,毛泽东在探索改革苏联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认识成果,但也出现了重大的认识反复.导致毛泽东最终走向对苏联模式维护和强化的原因主要是毛泽东没有构建起对时代发展新的理解,以及...  相似文献   
22.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书写出一部领导人民群众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不断征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中创造伟大历史成就的光辉史诗。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定地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在困难中独立自主探索本国发展道路,在革命性锻造中使党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和继承党领导人民群众征服困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把历史上党领导人民群众征服困难的经验转化为推动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强大力量,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3.
"七千人大会"在中国共产党探索党内民主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次大会深刻地认识到党内民主不足是导致"大跃进"以来重大历史失误的体制根源,并在正确认识错误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充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来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并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升到决定党的执政命运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当然,"七千人大会"没有能够在制度的层面提出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思路和方法,这给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
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科学概念,是由党的政治制度、政治纪律、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构成的一个体系性的特定的党的建设形态。从具体内容来看,党的政治建设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章的基础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形成优良党内政治生态;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形成优良党内政治文化;在加强党性的基础上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政治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表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心的变化。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政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加强中央权威为目标推进党内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放到党内政治建设的首位;始终坚持把党性修养与党的政治建设相统一。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格局中,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决定了必须要用政治建设来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所具有的这种统领性又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的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25.
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就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就要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历程中,毛泽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系统学习、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中进行话语创新,是进行话语创新的有效途径;坚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内容与表达形式来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形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进行话语创新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6.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篇光辉理论文献,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主要是:要准确地提炼和概括出契合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理论问题;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和概括实践经验,形成新的理论;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任何一个理论创新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不懈努力,不断重新认识时代和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主体自觉性和核心理论命题的内在逻辑关联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对自身历史上"左"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与各自传统文化关系的不同认识是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两个诱因.这导致"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28.
共产党情报局是1947年苏联推动下建立的一个特殊国际机构,虽然中国共产党不是共产党情报局的成员党,但共产党情报局的理论和政治活动对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对共产党情报局关于"两个阵营"理论的接受改变了维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国际政治环境,对共产党情报局批判南共民族主义的支持压缩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的意识形态空间,共产党情报局对苏联模式的强化则提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替代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9.
任晓伟 《党的文献》2007,5(5):28-32
1949年7月4日刘少奇在秘密访问苏联期间撰写的《代表中共中央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报告》中,放弃了他此前坚持的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看作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标志着建国前夕刘少奇在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特殊关系的进一步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和民生建设,用民生建设统领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时期领导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史上,民生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统领,体现在边区人民经济的发展,注重边区人民的健康卫生、教育事业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等方面。此外,还体现在对生态建设及其与经济建设和谐关系的初步认识和政策实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