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90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三月初的北京,乍暖还寒,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大厅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催人奋进的景象。经中共四川省委推荐、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的“人民好公仆”——四川省乐山市政协副主席、原洪雅县县长徐启  相似文献   
92.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政府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而长期的政策,公民充分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西藏民族改革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这一政策,信教群众在祥和、宽松的气氛中从事着他们的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93.
最近,本刊收到许多关于反腐蚀斗争问题的稿件,因篇幅所限,现摘编其中一部分稿件中的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94.
蕉页 《政府法制》2014,(32):7-7
魏晋风度与五石散 我们在谈论魏晋风度时,必定会说到“五石散”,因为两者几乎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当时,服食“五石散”成为一种类似吃摇头丸一样的时尚,魏晋名流们便纷纷服用以示身份。  相似文献   
95.
1938年 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婚后,生有三女二男:女儿陈伟力、陈伟华、陈伟兰,儿子陈元、陈方.陈云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 二女儿陈伟华, 1966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怀柔县当了教师.因为那里是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陈云再三嘱咐女儿要跟农民保持一个样,平时不要穿皮鞋,她很听父亲的话,在怀柔将近 10年,一直穿的是布鞋,言行举止都十分注意和当地农民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96.
石仲泉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他是北大学子,学哲学出身,长期在中央机关从事理论和党史的研究.今年65岁,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了.我以为他可以清闲一些,没想到还是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7.
98.
阎稚新老人是"前清例授国子监"阎树成的后代,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他的军旅生涯和革命业绩,已载入大型文献<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一书.20余年来,我俩同住一个军队营院,朝夕相处,素有深交.他既是我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切磋学问的战友.猴年来临,他仍将屈原<离骚>的两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定为晚年的座右铭,自相勖勉.  相似文献   
99.
遺囑公證是公證行業的主要傳統業務之一。為了向社會充分展示遺囑公證獨特的職能作用和社會價值優勢,中國公證協會組織撰寫了公證遺囑業務發展報告,報告以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台數據為基礎,又採集了全國12個省市的樣本數據5000餘份,調閱了近24年來的部分公證卷宗,委託第三方統計機構進行數據分類分析,歷時近半年,四易其稿,形成了數萬字的行業報告,從地區、年齡、性別、婚姻關係等方面對我國公證遺囑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現將報告主要內容進行發佈。  相似文献   
100.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虽然论述上有不同的角度和要求,但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内在统一性,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从实践取向看,“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都是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提出来的。1992年初,我国改革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