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我国发展背景、四川工业化阶段、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四川工业结构和资源特点、已启动和落实的大型项目来看,四川具备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基础和条件。四川工业跨越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降低消耗,优化结构,做强龙头和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集中力量打造五大基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四川工业要实现量和质的超常提升,一定要与中央企业联手推进资源转化战略,要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军民结合共同跨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随着近年来资源枯竭,引发的诸多危机正在陷入困境。文章从事前防范和补偿制度建设,产业替代补偿和经济转型,开发型转型,西部大开发机遇与土地制度创新等四个方面对资源性城市转型和补偿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占全国面积的二分之一,人口占四分之一,有十个省、市、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无论客观、主观条件都不可能全面推进。因此,在区域、产业、时序诸方面都必须选好切入点,形成突破口,构筑点、线、面逐步推进的格局。切不可一哄而起,全面  相似文献   
14.
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化的方向,也是四川工业化和工业强省战略的产业选择定位,从四川已有基础、产业结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诸方面审视,特色优势产业主要包括五个领域:重型装备制造、国防科技工业、优势资源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应通过提高突破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分割体制,打造航母、培育品牌、发展企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走出一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大报告)。  相似文献   
15.
体制创新是西部大开发面对的老问题和新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创新是西部大开发面对的老问题和新焦点,要改变“西部开发输出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突破条块矛盾,让西部地区在资源和能源开发中分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经过四、五两月紧张的全民大行动,全国的“非典”疫情已得到控制,在中央“两手抓”的方针指导下,受到冲击的经济,也开始恢复,人们正高兴而又谨慎地进入后“非典”时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城市而言,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带动一个城市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一个具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蜀文化的发源地和生长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成都提出要创品牌城市,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关键一步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发展文化产业。可喜的是,成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提出“文化强市”的口号,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成都,文化产业是一…  相似文献   
18.
现在各方面对拿出一块国有资产为全民职工的社会保险基金欠帐进行补偿,已基本没有什么异议.但集体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对待和重视.城镇居民三条保障线中,再就业中心和下岗职工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其实也并未涵盖全体城镇居民,集体企业也是排除在外的.其原因,主要是在补偿依据上存在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9.
在"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大战略下,本文聚焦于川滇黔三省交接地区内生驱动因素对区域系统的作用过程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冲量过程模型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对于三省交接地区来讲,航运中心建设能提高区域发展的稳定性;依托金沙江推进攀西-六盘水与川南地区一体化发展能强化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产业布局是区域发展的敏感性要素,应当尤为关注。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四川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向拓展、四层推进"的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