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刘中 《求知》2018,(10)
正今年以来,市委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以革命的精神,掀起问责风暴,以治庸治懒治无为的疾风厉势向不作为不担当宣战。这充分体现了市委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的政治站位和坚定决心。深入推进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开展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2.
改革开放的环境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存在创造了条件,自由主义思潮也在当今全球发展中显示了其一定的生命力,但事实上,在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自由主义依然缺乏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虽然如此,自由主义对我国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也对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工作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3.
2008年12月12日,“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交流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市委党校城市社会研究所主办,顾建键所长致开幕词,会议由马西恒副所长主持。杨浦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松亮、卢湾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柏玲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词,来自市委党校城市社会研究所、杨浦区委党校城区社会研究室以及卢湾区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室的数十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4.
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文化架构决定了包办婚姻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也失去了家长赖以运用权力的物质基础,传统的包办婚姻终于被婚姻自由所替代。  相似文献   
5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执行力是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所在。当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设计不科学,监督不力,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等。加强制度教育,科学设计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是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6.
在乡村社会,私人生活事件的行动策略是权宜性的,是在一个局部的场景中发生的.行动的规则并不是先于行动的,而是在行动之后,整个社会的秩序并不是建立在规则之上,其基础是认知性的,而非规范的.  相似文献   
57.
刘中一 《理论导刊》2012,(3):20-21,33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过分强调政府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方面的管理权力而忽视公众的参与,就难以发挥公众积极性,不利于实现性别比升高问题治理的目的。应从现实实际出发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大力促进社会总动员。  相似文献   
58.
在哈贝马斯看来,晚期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发生结构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由国家干预市民社会和市民社会获取政治权力而导致的相互融合以及随之响应的市民社会结构的转换。要摆脱晚期资本主义全面危机的唯一路径是需要对公共领域加以重建,以期能够提供“公共商谈与政治话语”的有效框架。在当代世界,民主法制国家只有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社会一体化的反控导的技能,并按照一种反思性的原则来引导政治公共领域内部的实践,才能把自己置于与经由交往理性织构的公共领域平行的地位上,并由此确定它作为一个民主的政治话语的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59.
在华北乡村的婚姻策略中,家庭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嫁妆"和"彩礼"等等各种婚姻习俗文化,巧妙地将家庭本位主义理念嵌入到现代乡村年轻人的婚姻实践中,让他们在追求个性自由、权利平等现代婚姻理念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传统婚姻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60.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大量看似偶然的群体事件背后,有着深刻的集体认同逻辑,而其生成的内在路径基本上遵循着一种“边界标记——集体共意——行动仪式”的结构模式.由此,执政者应对策略重点在微观层面需要通过疏导公共话语沟通和监控公共空间仪式表征用以阻断行动参与者的情境定义与集体共意,引导事件回归理性轨道;宏观层面通过维持和提高低地位群体成员的自我激励和信仰体系,改变其内隐社会认知与社会预期,消解行动参与者特别是潜在行动者的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从而达到终结集体行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