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框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梁柱和支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有健全的市场活动主体:企业、个人(作为消费品的购买者,劳动力  相似文献   
52.
“攻坚”也好,“并轨”也好广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后,一种观点认为,改革进人了“攻坚”阶段。gi年以前,改革基本上打的是外围战,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政企还没有完全分开,国有企业还没有...  相似文献   
53.
十五大报告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重大推进刘国光十五大报告向全党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它对世纪之交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在理论和政策上作出...  相似文献   
5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一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观点,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对计划与市场(包括对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等概念)认识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5.
我们在80年代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起了推进的作用。90年代由于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新的理论,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个理论的确立必将推动我们改革和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关心的若干焦点问题,谈点个人的理解。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法为什么要改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 有的同志在讨论中提出:我们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为什么现在又要换成  相似文献   
56.
经过10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迅速扩大,计划经济制度正在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但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并不是一下子就认识得清楚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们曾经认为社会主义同市场经  相似文献   
57.
本刊第39期刊登了本文的上半部分。本期发表的是该文的下半部分。  相似文献   
58.
本文比较系统地概括了我国8年来在改革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是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多样化,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提供了理论前提;确认社会主义所有制不是越大越公越纯越好,而应是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的多样化发展;确认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不是单一的计划调节,而可以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破除把社会主义等同干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探索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格局。作者指出,改革前的僵化体制的理论思想根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出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误解,把一些本来不是社会主义的东西附加给社会主义,把一些不是  相似文献   
59.
要走出计划与市场争论的理论误区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采取什么样的目标模式,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关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是一个禁区,即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在计划与市  相似文献   
60.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大幅放慢,而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2001年与2000年相比,经济增长有所减缓,进出口大幅回落,国内消费无甚起色。2002年入世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作用,经济增长还需靠内需,国内经济形势整体上较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