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国普  张晓宁 《传承》2010,(15):12-14
建国后,毛泽东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开启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十大关系》的形成,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转型。  相似文献   
12.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新农村政治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保障农民话语权已经成为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国家承认农民享有话语权,但在实践中,农民话语权得不到有效行使,有制度具体操作偏颇、集体行动的自然弊端、农民参与意识与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培育农民的公民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理路寻找从集体行动的困境走向集体行动的帕累托最优累进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琳  刘国普  邹成 《传承》2010,(30):84-85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广西田东县"红军村"为例,在地缘优势、特定符号的传递和刺激、社会政治组织的调节和理论普及等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途径,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国军  刘国普 《传承》2009,(14):64-65
人是有意义的类存在物。人关于意义的创造与追问,生发出一种哲学图景,这种图景被称作"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创生始于人的超越本性。当代人意义缺失的根源在于"人的需要"的异化。类本质思想凸现了发展的"类主体"视角,呼唤"类主体"的出场,开始从"类主体"高度审视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展示给我们的改造世界的哲学新视野。实现类主体和个体的拓展和整合,是建构意义世界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刘国普  陈琳 《传承》2009,(24):8-9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在纪念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80周年之际,探讨邓小平早期人生哲学思想,弘扬邓小平精神,对当代青年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水平的提升,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高.通过对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的梳理,反思和总结其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失败的教训,对做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