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需求溢出理论与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溢出理论的提出,意在弥补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弥补当前公共管理的流行理论在政府职能定位方面的不足。需求溢出理论主张:个人需求超出其本人及家庭的满足能力即为需求溢出,个人的需求溢出生成社会的公共事务,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是公共管理的终极使命;当合法的个人需求之间发生冲突,具有压倒性正义优势因而需要由公共权力来维护的一方的需求溢出,即为公共利益。由此,需求溢出理论以个人的需求溢出为标尺,对政府的职能定位提出了比其他理论更为明确的方向性指导,因而更宜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前提条件之一,政府信任是民众对政府兑现以前所做承诺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它体现为一种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和心理预期的活动过程.政府信任在一次又一次从"承诺"到"兑现"过程中不断累积起来,政府信任生成路径从本质来说是"承诺"与"兑现"的互动和强化过程.根据实际产生时间可以将政府信任的生成路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前生产阶段、生产阶段和再生产阶段.不同阶段中由于政府承诺与兑现出现脱节导致政府信任危机的出现.加强政府诚信建设需要针对每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将政府科学合理做出承诺与严格兑现承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政府信任源源不断地生产和累积.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司法辖区与行政辖区合一、司法机关与同级行政机关产生于同级权力机关的体制,极利于地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在保护地方利益方面进行超越法律的配合,从而形成地方保护主义。为杜绝地方司法机关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支持,必须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而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管存在治理深度与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失衡与错位的问题,即监管政策应用中出现的对重大风险轻微处置、对轻微风险严苛规制的现象,这会导致政策实施的低效,不利于发展与安全的统筹,甚至诱发外延风险,带来社会问题。为把握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与风险治理的内在逻辑,以需求溢出理论为观察视角,构建“公共风险—治理深度—监管效能”分析框架,并结合T市开展“包容审慎监管”的案例,依照差异化的事故风险定位监管深度,形成“审慎—包容”两种治理深度不同的监管政策,同时推行监管效能的内部调适政策,在安全生产的同时,也对执法措施冲击群体利益的公共风险予以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5.
一种养老理论只有能够有效地回应"养老动因"、"养老方式"、"养老方式间次序"三大基本问题,方能为养老制度设计提供系统性的规引,但我国学界在养老问题研究中常用的理论工具对于回应三大问题未能达到理论界和实践者的期待。基于对既有理论工具的反思,需求溢出理论提出传宗人理性是人类养老的内在动因,资源禀赋效率决定了养老方式的推展次序上私人养老要优先于公共养老,而公共养老是为了弥补私人养老的不足,同时其也决定了私人养老和公共养老内部的养老方式选择,而溢出需求与未溢出需求的共存及资源禀赋、资源效率导致几种基本养老方式的混合并用。  相似文献   
16.
有关澳门基本法的几个问题及澳门法制实践所作的解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并未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 :政府的专属提案权及行政长官的提案许可权对随后提案权的影响问题 ;澳门基本法第 75条中“涉及”一词的涵义问题 ;澳门原有法令的修改权的归属问题。对此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制实践一一给予了在特定情形下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心灵治理是通过非物质手段和非强制手段作用于人的心灵,进而实现对人的行为的治理。由于心灵治理存在两种作用机理——目的(价值)机理和手段(工具)机理,且二者主次有别,通过手段机理发挥作用的"充分信息"的心灵治理方式只居于次要地位,无法取代通过目的机理发挥作用的需求溢出理论的心灵治理方式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公共物品理论近年来在学界相当流行,但该理论本身在西方少有共识,歧见颇多,有必要重新反思。由该理论推导的民生政策追求民生服务的无差别化——民生服务无差别供给(普惠制)和民生成本无差别分担,而需求溢出理论的民生政策思路则追求民生服务的差别化——民生服务按需供给、民生成本差别分担,主张政府应采用补强弱者跟上市场的方式来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学缺乏本学科独有的基础理论,导致公共管理学的内外部学科关系混乱不清,并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学教育和公共管理实践产生了负面影响。在需求溢出理论的框架下,公共管理学是不断吸纳各学科知识以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的综合学科,某一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的密切程度,既取决于该学科的知识对于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的成效,也取决于其有助于解决的需求溢出问题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而公共管理学的次级学科或分支领域只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或方面来研究如何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作为承接国家部分职能,贴近地方居民的单元,正在呈现出网络化治理的新图景。网络化治理的两大核心内容就是公私合作和合作网络的管理。网络化治理以其扁平化、多元化、网络化、科学化的特征给当前地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责任性、合法性、信任机制、行动协调等,使当前地方治理合作网络十分脆弱。为此,有必要从加强问责制、提升合作网络绩效、重塑信任机制和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几个方面来完善地方治理合作网络,推动地方治理的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