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行政许可法第五十七条确定了以先到先得的方式来决定行政许可的授予。该条款在公平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适用范围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此,本文提出以随机抽取(抽签)的方式以及细化行政许可的程序规范的方式,来弥补先到先得条款的缺陷与局限。  相似文献   
42.
我国非营利组织基本法的立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基本法的立法模式问题,从法律形式的角度看,是选择分散立法模式还是统一立法模式的问题;从法律功能的角度看,是选择管理法模式、保障法模式还是均衡模式的问题;从法律内容的角度看,是选择组织法模式还是行为法模式的问题.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统一立法模式、均衡模式、行为法模式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43.
需求溢出理论认为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是公共管理的终极使命,而个人的需求分为人道需求、适度需求和奢侈需求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的个人需求的正义性则依次递减,服务于上述三个层级的个人需求的非营利组织所获得的政策优惠也应依次递减。权力组织只专注于解决个人的人道需求和适度需求的溢出问题,而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在解决三个层级的个人需求溢出方面都能发挥作用。三类组织解决个人需求溢出问题的主要机制各有不同:非营利组织采用志愿解决的机制,营利组织采用交换解决的机制,权力组织则采用权力解决的机制。三类组织在回应个人的需求溢出诉求方面的出场顺序,则根据穷尽交换解决的原则和效能原则来确定。  相似文献   
44.
法治的前提     
刘太刚 《法学家》2002,(5):63-67
现代法治理论的最初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尽管柏拉图在早期著作《理想国》中倡导贵族政体即贤人的人治,反对民主制和法治,但在其晚年的著作《法律论》中却转向法治主义。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法……  相似文献   
45.
事业单位改革: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在非营利组织群落中的地位分析,以及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共识和分歧的考察,认为事业单位改革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事业单位改革所具有的强大推动力,将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态势出现一个企盼已久的拐点。  相似文献   
46.
在我国老龄化加深和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适龄单身男女的“脱单”问题已成为一个亟须政府介入的公共问题。之所以如此,一是由于婚姻自由权作为基本人权需要政府创造条件予以保障;二是由于“脱单”问题关乎人口生产、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重大公共问题;三是由于政府拥有其他治理主体所不具备的治理资源和治理能力,能够弥补其他主体在“脱单”治理方面的不足。而“脱单”治理问题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特定群体的择偶难的问题。为此,政府应找准介入“脱单”问题的角色定位,通过出台助婚政策和营造宜婚环境,为适龄单身男女的“脱单”创造更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47.
派出组织作为一种非主流的下级组织类型在世界范围内由来已久,但关于其设立存废的逻辑始终缺乏一种有足够解释力的理论构建。文章从需求溢出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派出组织与另外两种主流的下级组织形态(内设部门和全功能下层机关)的优劣比较,提出派出组织的设立存废取决于空距收益与组织成本二者间的双重考量,即空距收益与组织成本的分析框架。据此,作为治理目标的公共事务须通过与特定治理资源的对接才能实现治理,而特定资源与公共事务的对接通常会产生跨越空间距离的成本即空距成本,这种空距成本的降低即为空距收益,派出组织的特质使其不仅比内设部门更能降低空距成本进而产生空距收益,还比全功能下层机关更节约组织成本,正是因为空距收益和组织成本之间的这种双重考量,决定了派出组织是否设立或存废:只有当派出组织所产生的空距收益高于其组织成本时,派出组织才得以设立或存续;反之,派出组织则不应设立或应予以撤并。  相似文献   
48.
我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经历了从政治认知到文化认知的转变,还将转变到融合上述两种认知的治理认知。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双层公共事务观,涉及宗教的治理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对宗教的直接治理,即把宗教作为治理对象的治理;第二层面是国家利用宗教对社会事务的治理,也就是把宗教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即把宗教组织作为治理主体)而对社会事务的治理。其中,前一治理层面强调国家在治理方面的主体性,强调国家以公共利益原则为依归,依法管理宗教组织及其信众,以防范或抑制宗教的消极面;后一治理层面强调宗教(包括宗教组织及信教人员)在治理方面的主体性,强调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权保障下充分利用宗教在心灵治理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发挥宗教的积极面。同时,以公共利益原则协调双层治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9.
基于对经费使用者的信任不足而设计出来的监管过严的科研经费资助制度,会在客观上对科研人员产生三种调离效应:一是方向性调离——立项项目会使科研人员从其最擅长且最有科研价值的研究方向中调离;二是专注度调离——繁琐的经费监管程序会使科研人员把很多时间精力投入于非科研活动(尤其是经费报销活动),从而使其专注度从纯科研活动中调离;三是目的性调离——项目立项的溢出收益(包括晋升收益和经济收益等私人收益)会使科研人员的科研目的或动机从科研应有的社会效益或公共效益中调离。为此,应积极探索构建信任制科研经费资助制度,尤其是引入“零报销”的信任制项目资助模式,以充分发挥科研经费资助制度应有的科研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