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宠惠是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建构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与时参与了中国近代的刑事和民事立法,他的立法思想体现了趋附世界立法新潮流的特点,他的立法实践是近代中国政治精英和法律精英结合的典型个案,但中国近代看似完备的法律制度并没有将中国带入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22.
刘宝东 《党建》2010,(6):53-54
1937年5月,刘少奇在延安举行的白区党代表会议上,批评了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严重的关门主义、高慢的宗派主义与冒险主义的历史传统”,他号召同志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相似文献   
23.
早在大革命时期就享有"儒将"美誉的叶剑英,喜欢藏书,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保存积累下来的书籍,他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其所藏图书进行了整理,经登记和编号,最终建立起了一个有上万册图书的"藏书楼",  相似文献   
24.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在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2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就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国情、如何进行总结经验等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治在改革中行进,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依法治国已进入一个"全面落实"和"加快建设"的阶段,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崇尚法治和实行法治的时代.  相似文献   
27.
刘宝东 《长白学刊》2008,(4):130-134
肇始于清代中叶、勃兴于甲午战争之后的西法东渐,呈现了承载主体不断多元化、关注层面日趋多雏化、传播途径日趋多样化等特点。西方法律文化和理念的东传,彻底击溃了华夷观念的最后一道防线,催生了近代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进而推动了法律制度的近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28.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共中央党校作为党的最高学府,承担着培训和轮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重任。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王震曾担任中央党校校长近5年时间,为党的干部培训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