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我们搞了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使我们走了许多弯路。本文从哲学层面反思了我们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32.
暴力革命的内涵应有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暴力革命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每一个稍懂马克思主义的人,都可以不加思索地予以回答:“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因为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都是这样写的.按照这一命题,暴力革命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在无产阶级革命这个范围内,应该是普遍地起作用的,也就是说,不论什么具体样式的无产阶级革命都应该是暴力革命.一般是相对于个别而言的,  相似文献   
33.
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吉彦波*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即著名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这个命题进行探讨的文章不计其数,但很少有文章注意到,社会主义本质论其实是“社会主义任务论...  相似文献   
3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国际上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针对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和谐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35.
试论社会主义的“五形态”──兼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座标吉彦波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并抽象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这样五个由低级到高级依次递进的形态。如果,我们用过程的观点,用历史必然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36.
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日益凸现,应该确立一个新的社会分析方法:创新分析法.所谓创新分析法,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去判断历史进步的动力,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以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节省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地持续发展.创新分析法的提出,是对阶级分析法的继承和扬弃,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开拓性的飞跃。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质朴性、根本性、扬弃性;江泽民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转折性、系统性、全面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其根本特色是科学性,具体看则有着人本性、和谐性、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比较是区分事物优劣、揭示客观真理的重要方法。然而,比较需要得法,得讲科学,还需辩证地看待比较得出的结论。要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比较,必须坚持辩证法。一、只有同质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只有对事物的质全面比较才科学。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质,是多样性的统一,只有把同质的事物进行全面比较,其结论才有具体的意义。金刚石比红松木硬——这个“硬”的结论并不能说明金刚石和红松木孰优孰劣。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挤、文化等多种规定性的统一,只抽取社会主义经济暂时不如资本主义发达而比较,也得不出“社”不如“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既要反对个人崇拜,又要维护领袖人物的威信”——在大部分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中,都把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进行介绍。仔细想来,这种提法却大有可商榷之处。首先,从威信的性质看,它的保持不能靠“维护”。威信是指声望和信用。任何人(包括领袖)的威信,都是其个人社  相似文献   
40.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哲学界目前有六种观点,即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1、生产斗争;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4、社会各种矛盾运动的合力;5、人的物质利益需要;6、人民群众(参看黎克明、李辛生、李治华编:《哲学原理集辩》第392——397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一、生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内容而不是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