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吉永生 《创造》2004,(8):7-9
评价一个人有时需要从头开始,因为这个人的功绩主要是在他的前期取得的,但对一个人的评价有时又应该从后面说起,因为这个人总是在试图超越自我,把最为辉煌的乐章谱写在生命的尽头。于是,这个人最后的言行举止既是他终其一生真正的意义所在,更是他能对后辈产生巨大影响的力量之源。述说邓小平就必须从后面说起:从他晚年的遗产说起,从我们继承的东西说起。邓小平的晚年,广义上是指自1977年他恢复自由起一直到1997年他逝世时止的20年。邓小平先是勇敢地向“两个凡是”宣战、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  相似文献   
22.
解释循环是哲学解释学美学的哲学基石 ,哲学解释学美学只可能是一种本体论学说而不可能是一种方法论学说 ,但这也给哲学解释学美学带来了致命的缺陷。  相似文献   
23.
市民社会、善治与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中央和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之后,我国的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又正式开始了.为了使我国的机构改革不至于再度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本文致力于追踪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出了"壮大市民社会、丰富治理结构、改革政府机构"这一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全文紧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论述了市民社会和善治的缘起、含义、价值以及在中国的可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
波普尔发表的一系列美学观点是他的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波普尔美学概括为四大块内容并进行了扼要评析。在“艺术的本体论地位”一节中讨论的是艺术属于客观知识世界而不属于主观意识世界的问题;在“对表现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抨击”一节中讨论的是用艺术去表现情感和追逐进步的做法何以是错误的;在“俄狄浦斯现象新释”一节中讨论的是俄狄浦斯现象所反映的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最后在“没有审美主体的审美观”一节中讨论的是实在论美学对于终结主体美学历史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5.
抽象规则的胜利既加剧了文学艺术的边缘化 ,同时也拓宽了它们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6.
吉永生 《创造》2002,(4):48-49
如果有人告诉你,即使在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中,穷人同样手握着数量巨大的积蓄,他们平均拥有的财富是整个第三世界国家和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自1945年以来所接受的全部外援的40倍。如果有人告诉你,生活在贫穷国家里的人民并不是一开始便注定了只有受苦受难的命,中国贫穷落后而西方富裕发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一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天生就赶不上另一方。此时想必你也会跟笔者一样感到无比惊讶,异口同声地追问道:穷人这么富却又为何这么穷呢?我们真能过上发达国家那样的好日子吗?《资本的秘密》(赫尔南多·德·索托著,王晓冬译,江苏人民出…  相似文献   
27.
柏拉图并未打算真的驱逐诗人 ,他是要将哲学王培养成一名视治理国家与吟诗作画毫无二致的大诗人、大艺术家。本文首先讨论柏拉图驱逐假诗人的诸多理由 ,接着说明了柏拉图景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诗人 ,最后指出柏拉图是西方危害甚深的审美政治学的鼻祖  相似文献   
28.
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美学试图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进而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如果审美无区分能够成立,艺术就不应该被审美区分从人类连续的自我理解链条中割裂开来,判断精神科学是否具备真理事先也就勿需通过自然科学方法的检查。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区分在形成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的与理论的困难;2、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的艺术游戏确立的只会是审美无区分;3、试图立足于有限性基础去建立客观性的审美无区分学说在美学的对象与归宿、表现存在与表现什么存在等问题上给我们留下的启迪。  相似文献   
29.
和谐原本是中外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和谐从一开始就不仅仅属于美学范畴,和谐之美历来与对一个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和谐社会的由衷向往相依相连,形成了东西方根深蒂固的崇尚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0.
论政府的服务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无限政府、全能政府的神话被接二连三地打破以来,为了获得投资,发展经济,一个国家内部各级政府之间,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政府之间相互展开了激烈的服务竞争.本文认为,政府的服务竞争切不可满足于浅层次的花样翻新,而应该从放松政府对经济事务的直接管制入手.放松管制有利于促进市场的繁荣,转变政府的职能;过度管制则容易产生一个只知道通过行政权力把别人所创造的财富转移到自己手中来的畸形社会,彻底败坏政府的形象、信誉和权威,削弱政府的服务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