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机关的职权范围和履行职责的程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应当也必须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但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职权所作的表述,与宪法的规定却不尽一致。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其法律监督职能仅仅体现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到目前为止,刑事诉讼法仍为唯一的一部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程序法。如果对刑事诉讼法中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规定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所处的实际地位以及…  相似文献   
22.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中,学界有时容易在三个问题上出现误判。这些误判会给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理应予以防止和矫正。一是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命题的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防止将“中国式”与“现代化”分割开来;二是从经济基础的维度看,应当看到市场经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同时存在,防止只考虑其中一个方面的效应;三是从对外交往的维度看,应当防止将中国式现代化等同于与美国“争霸”。  相似文献   
23.
毛泽东公正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较系统、具体地论述了现代意义上的公正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同时,毛泽东的公正观中存在着重整体而轻个人、或过于理想化、或过于注重实用等局限.毛泽东的公正思想对中国社会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4.
应当将公正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公正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第 582页 )我们应当“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24页 )随着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5.
制定和实施以协调公正合理的劳动关系为主要目标的劳动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劳动政策是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互惠互利的劳动关系之必需;劳动政策是形成公正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之必需;劳动政策是有效提升消费内需拉动之必需;劳动政策是社会安全的必要保证。应当不失时机地大力推动劳动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以确保中国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6.
小测验     
吴忠民 《当代贵州》2009,(19):57-57
首先,改善民生有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社会公正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共享,二是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而民生这个问题的改善与这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因为改善了民生才能共享,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基本的平台。  相似文献   
27.
吴忠民 《传承》2011,(19):59
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期,不少社会成员为生活计、为前程计,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社会焦虑"。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标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28.
“和谐社会”释义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一些基层同志在学习四中全会关于和谐社会的内容时,对有些问题不是太清楚,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发展的结合是不是就是和谐社会?究竟什么是和谐社会?它与传统上讲的和谐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什么关系?能否就此请专家作出解答。谢谢!2005/1前线一、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保持着一种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社会同经济间的协调、社会同政治之间的协调、社会同文化之间的协,等等。…  相似文献   
29.
《经验中国——以浙江七村为个案》一书敏锐地抓住了农村社会变迁这一重大学术前沿问题,通过对村民日常生活世界,诸如上学、做工、当兵、经商、办厂、纠纷、通婚、分家等50年的追踪描述,以解剖、透视、观察村落居民与国家、城市、社会、世界的互动,阐释了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0.
重视经济波动下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波动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正在蔓延和扩张,尽管尚未达到峰值,但已经使中国经济受到明显损伤。重要的是,由于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现代型社会结构本身的相对脆弱,因而这一轮经济波动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