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研究猪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C-端主要抗原区的原核表达产物是否具有抗原性,用PCR技术对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C-端基因进行扩增,经克隆与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片段编码289个氨基酸残基。将该目的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表达菌BL21(DE3),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HEV-ORF2-C,其重组菌于37℃、0.5mmol/L IPTG诱导表达4h后,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分析,在分子质量约为34ku处出现一新蛋白带,与预期的目的蛋白分子质量相符。质谱鉴定表明,成功地表达了HEV-ORF2C-端蛋白。Western-blot和抗体效价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3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韭菜挥发油,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检测其抑菌活性,确定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检测韭菜挥发油成分。结果显示,韭菜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且对不同细菌的MIC不同。在韭菜挥发油中鉴定出17个组分,主要为二丙烯基-双硫醚(39.308%)、甲基-丙烯基-双硫醚(32.763%)、甲基-丙烯基-三硫醚(12.157%)、二丙烯基-三硫醚(7.330%)。结果表明,韭菜挥发油具有研发成新型抗菌药物与食品防腐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马麝朊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其细胞型朊蛋白的性质,应用分子克隆和DNA重组技术进行了马麝朊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原核表达.序列分析表明,马麝朊蛋白基因编码区是包含在单一外显子内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为771 bp,与马鹿、白尾鹿以及乳牛和绵羊朊蛋白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3%~98.1%和97.7%~98.8%,说明朊蛋白基因在同科和不同科的反刍动物间是保守的;成功构建了马麝重组朊蛋白(85~233 aa)原核表达栽体pGEX-MuPrP(85~233),并转化E.coli BL21(DE3),获得重组表达菌E.coli GST-MuPrP(85~233),该重组菌可产生预期大小约为42.4ku的融合蛋白GST-MuPrP(85~233),在优化表达条件下,可产生占细菌总蛋白量30%以上的融合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表达蛋白可与抗牛单克隆抗体4C11反应,表明该基因的各氨基酸突变并未影响其单抗4C11的识别表位.  相似文献   
34.
牦牛和双峰驼重组朊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重组DNA技术构建了牦牛和双峰驼重组朊蛋白的4个表达载体,即pGEX-BoPrP(23~242)、pGEX-BoPrP(100~242)、pGEX-CaPrP(25~241)和pGEX-CaPrP(93~241),经转化E.coliBL21(DE3),成功地获得了重组菌E.coliBoPrP(23~242)、E.coliBoPrP(100~242)、E.coliCaPrP(25~241)和E.coliCaPrP(93~241),分别可表达大小约为50.2、41.7、49.9和42.4ku的融合蛋白。各重组菌经1.0 mmol/L的IPTG于37℃诱导5~6 h可产生占细菌总蛋白量30%~45%的融合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表明,除融合蛋白GST-BoPrP(100~242)外,GST-BoPrP(23~242)、GST-CaPrP(25~241)和GST-CaPrP(93~241)均可与抗牛单克隆抗体4C11反应,显示中国黄牛PrPC与牦牛和双峰驼PrPC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35.
在过去的两个时间段内,作者从我国西北地区的15个猪场分离出32个病原样品,通过基因分子检测和测序分析以确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感染和PRRSV的基因型。结果显示,PRRSV阳性检出率为35.9%,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6.5%和29.3%。依据GP5完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所做的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的32株PRRSV田间流行株的基因型都属于北美洲型,且属于高致病性的PRRSV亚型。分离自新疆的毒株形成一个相对密切的基因分支,与以BJ0706株为代表的分子进化中间型的其他分离株也有较为密切的进化关系。此外,通过比较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分离自同一养猪场的毒株,发现16个分离株中15株表现相同的氨基酸突变,即V29→A29和N34→S34。调查结果表明,自2007年到2010年间PRRSV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相继出现,而且显示一定的地域特征。同时,2009年之后的分离株在GP5基因上出现新的氨基酸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