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服务型政府作为官僚制组织的替代物,同官僚制组织一样陷入了目标替代的怪圈,只有弘扬公务员“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精神,才能真正实现公益、务实、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2.
正2月19日,农历大年初四,"江苏·台湾灯会"让常州迪诺水镇成为当地这个春节最热闹的地方。连续举办八届的"江苏·台湾灯会"正成为江苏新年俗,吸引着春节出游的民众。江苏省旅游协会携手台湾旅游业界共同举办"江苏·台湾灯会"交流活动,始于2010年春节,南京秦淮河风景区台湾花灯与秦淮花灯交相辉映,吸引了海内外逾百万人次前来观灯游览,使得"江苏·台湾灯会"名声大噪。此后,"江苏·台湾灯会"先后在扬州、  相似文献   
13.
党建标准化是党建科学化在实践、理论与制度三个层面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党建的政治任务和技术制度的有机结合,是精准高效的党建工作新手段,是党内全面从严治理的新举措。机关基层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关键环节,机关基层党建标准化的核心在于,在科学把握机关党建特点和规律性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将工作内容统筹化、工作程序时序化、工作考核精细化、工作质量可测化。其中,对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的检测可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可测化的指标指数体系,借以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方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频度、多发性地出现“民荐候选人”和“自荐竞选者”参与竞选的群体效应 ,实在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绝无仅有的新现象 ,预示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预算民主是现代税收国家必然遵循的政治逻辑和必须建立的财政制度,是指将政府的全部收支行为都置于人民及其代议机构的监督之下,从外部对政府预算进行政治控制,保证政府预算能够实现公共责任。我国1982年宪法将审查、批准和监督政府财政预算规定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私权是一种宪法权利 ,公民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但是法律保护隐私权的程度又因权利主体的差异而存在差异 ,政府官员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 ,其所享受的隐私权边界相对来说小于普通公民。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公推公选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作为一种改革策略,它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么它的前景如何?怎样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让这项制度更加完善?执政者和学者专家无不在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借助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梳理,能够清晰地发现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加强党的领导是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根本保证,法制化是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途径,公共理性的培育是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在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继续推进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理论范式和实践绩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娟 《行政与法》2004,(10):7-9
自工业社会以来,从政府结构和治理方式选择的角度,大致可以把政府的治理模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另一种是最近20余年新兴起的政府治理模式。有关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理论解释,但对于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则出现了不同的解释范式,而在实践中,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也在试行之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公正、公平、平等、正当、合法诸辞源意义上使用“正义”的概念。 分配的结果正义由事物的因果关系决定,它主要是一种内容正义、道德正义、特殊正义和具体正义,它的着眼点在于社会利益或价值(权力、权利、财富、地位、荣誉、责任等)在一定范围之内由谁来分、分给谁和分多少的问题。因为每个社会不同的阶层、集团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和主张,故而在利益分配的完成状态上难以达到公认的最佳。纯粹追求分配的结果正义,往往导致先要在社会成员内部寻求一个特殊的、超越所有利益之上的力量来主持分配,其他社会成员则把自己的分配决定权转让给这个超然的力量,分配的最终状态是否令人满意就取决于这个超然力量的道德能力。而事实证明超然于所有利益之上的力量——人或机构——从来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