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53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唐钧  韩丹 《中国减灾》2010,(9):46-47
城市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前提,也是市民生活的基础。打造安全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尤其足当前的突发事件和不稳定因素的恶劣后果,导致城市安全形象遭受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城市安全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塑造安全的城市形象,除了直接取缔不安全因素的基本做法之外,还需要有全面的管理措施和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52.
现在可能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片面强调不养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人工成本的支持  相似文献   
53.
近期日本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引发了日本群众的恐慌,也影响到整个亚洲甚至太平洋沿岸北美的社会稳定。此次灾难事件导致受灾群众面临缺水缺食、停电、核泄漏污染等问题,而灾后日本政府救灾不力导致了一些群众恐慌,影响了社会秩序。我国受核泄漏消息的影响,出现了群众抢购碘盐、奶粉、防辐射服等现象。综上,日本灾后引发了大范围的群众心理恐慌症。  相似文献   
54.
日本3·11地震的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应急救灾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充分重视. 第一,综合防灾减灾的努力,仍然难以克服灾害损失增大的客观规律.目前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健全,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灾害立体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备,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明显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5.
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在持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和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公共场所的安全保卫和应急处置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暴露出反应滞后、力量不足等问题,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亟待升级和提高。第一,公共场所危机的突发性特征,要求具备强有力的现场快速处置  相似文献   
56.
公众参与是社会政策的基石。我国的社会政策咨询时间短,公开方式简单,缺乏有效组织,咨询的结果不公开、不透明。政策咨询要抱着闻过而喜的态度听取不同意见;扩大政策咨询的渠道;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整理汇总意见;公开咨询意见,尤其是要对不同的意见作出解释,回答公众的疑问。  相似文献   
57.
中国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原因是其跳跃式、非常规的发展造成了制度安排上的疏漏。这与国家、学术和社会三方面互动表现出的非均衡状态相关:国家强势但理性地趋向于良治法治;学术弱势但坚韧地体现着知识力量;社会弱势但客观上在推动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58.
唐钧 《中国减灾》2012,(8):44-46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危机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也趋于多元。强化“政府主导型”应急,完善善后工作,化解社会恐慌,在危机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绩效管理、信任管理等已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9.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是两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尤其是“社会建设”,被陆学艺誉为“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两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之一”(另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提法是:“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则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到一起,并且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到2007年的十七大,相应的提法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0.
“全民焦虑”内在肌理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钧 《人民论坛》2013,(9):22-23
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经验,人的情绪因为受到内在或外在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就有可能会造成焦虑。焦虑也是一种意识状态,弗洛伊德将焦虑分成对象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对象焦虑是人感知到外在世界的危机所导致的应激反应;神经焦虑是来自人的本能的危机感觉所导致的应激反应;道德焦虑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