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理念可分为三个层面:政党政治理念--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团结和睦;政府管理理念--"好政府"与"强政府";社会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先于民主政治。从整体来说,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是基于新加坡的具体国情,由李光耀等人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实践已经证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理念对于人民行动党执政能力的建设,对于执政绩效的创建与提升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是人民行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同时,随着执政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世界民主浪潮冲击下,其局限性也日益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2.
孙景峰  王元元 《探索》2016,(4):78-83
进入21世纪,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的生态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权威面临着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人民行动党主导的新加坡经济对国际环境的依赖程度加深,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和稳定发展的态势,加上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人民行动党经济能力的展现遇到了瓶颈,权威的有效性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侵蚀;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使得民众对人民行动党的认同感降低,反对党因生存环境的改善而不断壮大,人民行动党对各项权力的垄断性控制广遭诟病,其权威面临着新的合法性压力;国内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员在国际间的流动使得人民行动党的魅力不再凸显,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政治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持续性、渐进性、多元性、自主性和务实性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民主化浪潮的冲击是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外部动力因素。在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内部动力因素中,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动力因素,"新加坡式民主"框架的确立与发展是政治动力因素,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动力因素,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民众民主参与意识的提高是社会动力因素,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等领导人对新加坡政治发展的推动则是个人动力因素。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各个动力因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只有对各个动力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和协调,才能推动新加坡政治发展动力机制的良性运行,进而促进"新加坡式民主"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变”的时代,面对变化,中国石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通过深刻分析国内外宏观政策,准确判断国内外石油市场环境,认真反思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了一个应对变化、与时俱进的123656发展战略。要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提高精细管理能力、自觉学习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政党形象指政党的属性、政党符号、党员队伍及政治参与能力给党内外公众留下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良好的政党形象在党内、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对执政党都发挥着积极意义: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利于执政党自身的发展,良好的政党形象可以为执政党提供安定有序的执政环境,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助于提高执政党的外交地位.世界多国的执政党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都越来越重视形象问题,即建设良好的政党形象日益受到各执政党的重视.有效宣扬扩大民众代表性的执政理念,精心设计具有感召力的政党符号,充分发挥政党领导人的招牌作用,努力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塑造和保持良好政党形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阶级属性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执政开始就重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对政党活动的影响,进而努力实现社会阶级基础的转换.人民行动党执政之后及时调整自己的社会基础和成员构成,大力吸纳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新生力量和精英入党,努力塑造大众政党的形象,以寻求全社会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人民行动党还力图充当中产阶级与下层民众的"调解人"角色,避免出现阶级对立.人民行动党广泛地从社会各阶层中吸纳新生力量,力图使该党成为代表各种族、各阶层的"全国性运动".人民行动党完成了从工人政党到全民党的转变,由声称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转变为代表全体新加坡人的利益,开发和丰富了自己的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初,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表示,新加坡政府有意开放政治言论空间,以让新加坡人及年轻网民有更大的参与感,宣布开放芳林公园为自由进行户外示威的场所,以让国人多一个表达意见的空间.芳林公园的进一步开放对新加坡的民主进程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发展.任何有政治意识的新加坡人可以针对国家和民生的各种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看法,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新加坡人出来参与政治.当然,此次开放也是有限度的,在芳林公园演说角以外的地方举行示威活动仍然不被允许.新加坡政府宣布设立户外示威场所的做法,多少体现出新加坡回应来自国内外挑战的主动适应性.人民行动党政府的这一举措已经达到了活跃民主政治、进一步改善新加坡开放与国际大都会的形象、加强民意的疏通与反馈、展现政府的自信与亲民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电子党务与党内民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景峰  王锐 《学习论坛》2007,23(12):28-30
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给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电子党务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发展党内民主的一条有效途径。信息网络时代党员群众党内政治参与的平等性、便捷性、高效性,开辟了党内民主参与的新途径。电子党务降低了党内民主参与的成本,能够有效提高党内民主参与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自我更新与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于1954年,仅仅经过5年的在野生涯,在1959年的大选中击败一些“老”党而上台,此后长期执政。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其实,人民行动党自己也非常注意总结自己的执政经验。1980年1月,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在纪念人民行动党成立25周年的庆祝会上发表讲话,主旨就在于总结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经验。他将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经验概括为六点。即发出明确的信号:不要迷惑人民;前后一致;不要突然转向和改变;保持廉洁,杜绝贪污;要受人尊重,不要讨人喜欢;拒绝避重就轻;分摊利益———不剥夺人民应有的生活条件;努力争取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2011年国会大选中,新加坡工人党在保住后港单选区的基础上,在阿裕尼集选区击败外交部长杨荣文率领的人民行动党团队,共取得了6个议席。这是自新加坡1988年集选区制度实行以来,反对党第一次战胜人民行动党拿下集选区,也是1966年以来反对党取得议席最多的一次大选。这届大选被认为是新加坡的政治分水岭。工人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绩,是由于它采取了正确的竞选策略:工人党整合人才资源,物色到了可媲美人民行动党的候选人;抓住转战时机,刘程强适时走出后港;提出了“第一世界国会”“副司机”等全国性课题;不为反对而反对,打造理智的建设性反对党形象;挟上届大选余威,综合考量历史、地理因素;准确把握竞选过程中的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