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契机,改革现状的分析,从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治理能力;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公共服务法律体系;组织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的重塑这几个方面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思路做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随着轻微刑事案件数量的上升,大量纠纷以诉讼方式涌入法院,为刑事审判工作增加了不少压力。为了提升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解决当前司法资源稀缺的现状,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d成为一沖必然趋势。刑事速裁程序是我国法律在简易程序领域作出的重大努力和突破,在构建多元化的刑事程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原本为了多拿一点拆迁安置款而决定假离婚,张强做梦也没想到李香假戏真做,将了自己一军。唯一的一套产权房被李香拿走了,张强没有了住房,拿到的拆迁款也早已花光,如今生计窘迫。  相似文献   
24.
从通识性大学教育理念的变迁来看,社会工作教育者应树立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重的观念.在教学环节上,将教学看成一个认识飞跃、研究发展和推动科学进步的过程;在研究方面,注重研究的社会导向,通过"团队"来开展研究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及推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建立;在社会服务方面,则要通过实习教学和督导活动、行动研究以及直接的社会服务,达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发展和推广专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5.
孙莹 《岭南学刊》2015,(3):18-2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治理面临着改革的任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概念,治理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现实启示。在我国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协商民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有利于国家良好治理的实现。协商民主发展所蕴含的理论精神,对于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确定评估主体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要保障评估的效度和信度,就必须保证评估主体的全面性与科学性。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模式,体现了公民与第三方意志的整合与表达,融合了合作政府的理念以及政府责任意识。在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估中,构建和谐、稳定的多元评估主体关系,既能确保评估过程的公正客观,又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公信力,从而能够准确全面地评价政府住房保障工作的绩效,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7.
混沌管理这个概念是中国学者近几年提出的。混沌管理理论仅限于对历史悠久的管理现象的叙述以及对中国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某种突破,还很稚嫩,还没有发展为一种管理技术。在我们理解混沌管  相似文献   
28.
正现行法律规定言论免责权有其重要的法律渊源,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存在不足,如何填补法律漏洞,明确言论免责权界限范围,进一步推进该项制度更适合现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是我们需要继续进行探索的地方。一、问题的提出每逢"两会"召开之时,人们除了关注"两会"的议程和议题,还关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  相似文献   
29.
孙莹 《人大研究》2012,(8):39-44
目前大陆学界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学研究,主要涉及中央与香港特区的法理关系、人大释法制度的完善、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建构等几大块领域。其中,对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研究又集中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力关系、立法会成员和特首的产生办法也就是所谓“双普选”问题。  相似文献   
30.
孙莹 《河北法学》2011,29(1):121-124
民法调整对象问题是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起草时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民法调整对象理论的逻辑与大陆法系区分公法、私法的逻辑显然处于不同的话语系统。由于在对财产关系的定性中,只见财产的所有关系,而不见与其密切相关的财产的利用关系,这就直接导致了在草案的体系和结构中只有所有权制度,而无传统民法中普遍规定的他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