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邓小平对农村反贫困问题极为重视,并着重对农村反贫困的战略地位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农村反贫困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消除农村贫困,大力发展农业是基本依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由之路,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治本之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论断。“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方面,“三个务必”同“两个务必”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相通的思维蕴含、相近的前景考量;另一方面,基于新时代以来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三个务必”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创造性发展。诞生于“两个务必”基础上的“三个务必”有利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重大论断。文章认为:在哲学基础上“,三个务必”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践观和矛盾观的继承与发展;在理论思维上,“三个务必”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在实践路径上,贯彻“三个务必”要求全体党员落实群众路线、提升自我修养、掌握斗争方法;在时代价值上,贯彻“三个务必”有利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实现党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34.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梳理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百年理论探索,不仅有利于更好地...  相似文献   
35.
36.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而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向来高度重视,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村社会稳定思想。认真学习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社会稳定思想,探究影响新时期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及对策,对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江泽民农村扶贫思想是在喜忧参半的农村扶贫形势下产生的,它适应了"五大需要"。江泽民农村扶贫思想的逻辑蕴涵主要表现为"三论",即农村扶贫对象论、农村扶贫主体论和农村扶贫路径论。此"三论"分别回答了"扶谁"、"谁扶"、"怎么扶"等关于农村扶贫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认真领会和坚决贯彻江泽民的农村扶贫思想,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胡锦涛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实践经验表明:农民负担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通过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具体而言,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梳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9.
欠发达地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四大不良心态,即:在新农村建设模式问题上,表现出媚外心态;在新农村建设速度问题上,表现出急进心态;在新农村建设内容问题上,表现出浮偏心态;在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上,表现出依赖心态。欲矫正这些不良心态,必须重视农民,宽容农民,亲近农民,引导农民,教育农民。  相似文献   
40.
列宁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其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思想主要包括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建设思想,以维护农民民主权利为核心的农村政治建设思想,以及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核心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