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生态宜居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缺乏规划、监管缺位、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服务建设未受重视、生态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以及人居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为有效确保农村生态宜居建设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应以剖析农村生态宜居的内涵为切入点,在分析农村生态宜居建设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稳定农村为根本出发点 ;以发展农业为根本支撑点 ;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归宿点 ,这三条经验对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正>在党的建设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1]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主要创始人,深入研究其领导执政党自我革命的思想与实践对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列宁领导执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具体实践,以期丰富关于列宁领导执政党自我革命的相关研究,并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实际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4.
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样态要求:个体层面表现为理性平和的心态、热情饱满的状态、努力奋斗的姿态,社会层面表现为对核心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精神消费层次的普遍提升,国家层面表现为中国精神自信自强、中国价值深入人心、中国力量充分彰显。要扎实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以依循“充足、满足、知足”的逻辑进路,坚持“共享、共情、共建”的建构原则,形成“党员发动、榜样带动、组织推动”的精神文化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45.
农民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蕴含其中的农民教育问题自然成为他们的重要关切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文化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农业技术教育的论述是其农民教育思想的主要组成内容。这一思想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同时具有人民性、阶级性、多重性的内在特征。当前研究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教育思想,特别是这一思想中蕴含的科学立场、观点与方法,对于有效开展我国农民教育工作,进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