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清朝预备立宪的逆转使得辛亥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推翻了延续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而且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奠定了民国的法统。法统一词是民国初期流行的政治术语,其义是指政府权力的法律来源或权力的法律依据,用以判别政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纲领》是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2.
张晋藩 《法学杂志》2020,(3):1-6,9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华法文化的历史发展也证实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一是中国法律的起源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反映了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二是中国法制历史的发展体现出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统一,需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法律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存在;四是红色政权与法制的发展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73.
中国法制史学四十年(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四十年的发展概况中国法制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在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研究法制史学的律学家代有人出,不绝如缕。早在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的大变动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兴起,法制史学也在这个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洋溢着盎然的生机。从李悝到韩非,以法势术相标榜的众多法家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达数百年之久,他们著书立说,励行改革,为封建法制的确立,起了理论先导的作用。秦统一以后,为了巩固“海  相似文献   
74.
<正>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早在青年时期,他便痛感明朝极端腐朽的专制主义统治所造成的社会危机,而倾注心力于探索历代社会经济与典章制度的发展沿革,以期改革时政。一六四八年清兵南下,进占衡阳,王夫之于衡山举兵抗清。失败以后,参加南明桂王政府,又为阉宦所陷,乃愤然离去,长期隐居在荒岩绝壑、苗瑶山洞之中,在极端艰苦的条件  相似文献   
75.
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作了系统的阐述。当前,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揭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性,如何发挥法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作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实践问题。“观今宜鉴古,  相似文献   
76.
中国封建法律经过二千多年的缓慢发展过程,至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解体。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知识和商品一起输入,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正> 伍廷芳(1842——1922年)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县人,出身于商人家庭。1861年毕业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任香港高等审判厅翻译。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毕业后返港担任律师并被香港政府聘为法官兼立法局议员。1882年充当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幕僚。1896年清政府派伍廷芳出使美、西等国。1902年应召回国,先后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赞成共和政体,与张骞等人发起组织共和统一会,曾作南方光复各省临时外交代表。1912年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1917年9  相似文献   
78.
新中国五十年的法制尽管在特定时期里遭到过破坏,但在趋向上还是逐步前进的;法制五十年的历程是沮丧与喜悦、经验与教训并存;法治与中国的繁荣兴盛同命运、共存亡;法治是中国富强之具,自由权利之源。  相似文献   
79.
清关外肇基时期的法制,是清开国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太祖、太宗两人的经营,建立了饶有特色的司法制度。尤其在刑法、民法、民族法、八旗制度等方面都为入关以后建立全国性的法律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研究清肇基时期的法制,可以全面了解和把握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的相互关系与规律,了解统治者法律观念的变化,以及满汉法文化交流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80.
论治法与治人——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藩 《法律科学》2011,(4):181-187
治法与治人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方法、谋略与措施。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治法为本,治人为用,二者相辅相成,综合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智慧,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效用,对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