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艳涛 《各界》2012,(12):2-2
话说唐僧师徒来到黄眉童子变的假雷音寺前,孙悟空并没有看到妖气,只是看到在禅光瑞雷中央杂些凶气,因此估计多半不是妖怪,而是个有点凶的神仙,所以建议师父师弟们“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还是绕道走比较保险。孙悟空一向见妖杀妖,遇怪灭怪,哪里怕过谁,这次却想“避而绕之”,可见,他嗅出了点问题。  相似文献   
42.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理解现代社会的一把钥匙.资本既具有破坏性创造,同时又具有创造性破坏.资本的二重性决定了它的"双重效应":一方面是解放人的正效应,另一方面是奴役人的负效应.这种"双重效应"也给当代中国提出"双重任务":既要承认资本、利用资本、发展资本,又要驾驭资本、规范资本、超越资本,尽力让资本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与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用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以抽象理性思辨为基础的主体性、以历史生成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超历史的主体性,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资本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本质和起源,揭露资本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资本对整个世界的支配力,而且表现为资本逻辑运作的实质在于异化劳动对人的统治,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经济学之维.通过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的两个对立面和双重本质,阐述了人类获得解放的政治组织形式——真正的共产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政治学之维.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之间相互映现、内在贯通,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独特范式.  相似文献   
44.
45.
主持人语     
<正>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和引导人们过有道德的幸福生活的学说。在新时代,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文化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哲学阐明,具有现实意义。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胜良的《道德的历史维度与道德相对主义批判》一文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多元的道德体系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以物质利益和由物质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6.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一问题,需要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所谓哲学思考乃是根本性和根源性的思考,并且这一思考应是马克思式的,即要具有批判性、反思性和自我革命的特质。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是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真正回到马克思,激活源头活水,才能源远流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只有发展和创新才是现实出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要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而且要真心认同(真信)和努力践行(真用)马克思主义,既要进行"有学理深度"的研究,也要进行"有原则高度"的实践。  相似文献   
47.
正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内在价值,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者的重大历史任务。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姜海波教授的《青年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再探》基于马克思早期文本,揭示了实践概念在马克思早期著述中的含义并非始终如一,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马克思正是通过实践概念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彻底超越,从而在实践观的基础上建构了唯物史观。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德栓教授的《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分期思想的批判》一文指  相似文献   
48.
张艳涛 《求实》2006,(12):51-54
回顾15年来我国人学的研究状况,人学研究在走过了“人性”、“异化”、“人道主义”到“人的现代化”再到“人的主体性”问题的发展历程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沿两条路径继续“上下求索”一是在理论层面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建构人学理论体系,就人学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继续展开深入探索,并走出书斋,眼睛向“下”,以学育人,对民众现实生活进行关注,以对人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带动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显学”;二是在实践层面上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进程,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展开探索,脑袋向“上”,以学资政,对国家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9.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08,24(3):26-29
马克思在直面现实、直面现实的人、直面实践、直面问题中终结旧哲学,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变革,创立了一门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从根本上说是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50.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09,25(3):12-1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便开始了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两方面.在当代中国,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