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前在我国,行政立法活动存在一些程序问题,致使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立法的监督.确保行政立法的民主性与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法律、教育、政治这三者自国家形成以来就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溯至夏商周时代,法律已经是为政治,为国家服务的工具。在我国法学高等教育刚起步之时,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讲授法,因为当时社会经济关系不复杂,法律纠纷案件相对简单,教师之于学生是“传道授业”的关系,只需将各类法律概念,法律关系等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  相似文献   
13.
网络表达的民主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表达具有增进民主和诱致秩序失范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具有民主塑造功能,对催生公民意识、拓展民主广度、增进民主深度具有启迪意义;另一方面,网络表达在开启言论自由新时代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政府治理缺失的公共空间,产生了一些民主性隐忧,它可能引起公共秩序的紊乱、诱发多数暴政并导致政府在网络语境下的行为失态。为实现网络表达的当下治理进而推进有序民主,加强网民自律和完善网络法治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行政权力下放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政治内核。当前,行政权力下放存在事权下放合理性缺失、地方政府承接能力不足、部门职能履行失位、条强块弱的组织结构缺陷以及权力交接程序不够规范等难题,需要以数字化方式予以化解。研究认为,应发挥数字平台信息整合与数据分析优势以提升放权合理性,重视数字技术智能辅助机制以破解承接能力不足困境,注重部门职能履行的数字化转型以解决职能保障不到位难题,形塑条块统合数字治理图景以改善承接主体的弱势地位,构筑权力交接数字运行流程以弥补权力承接的民主性疏漏。同时,还需合理预判和有效规制行政权力下放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徐信贵  杨杰  李爱红  邹红  童彬  谭光定 《探索》2015,(1):174-178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善治目标的实现。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亦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解决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法治方式予以解决。因此,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新要求。可以从夯实法律知识、强化制度建设多方面入手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行宪能力就更值得关注。要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行宪能力,必须充分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遵守和执行宪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是和物权、债权相并列的一大权利类型。知识产权法与物权法都是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关于财产权的内容,但两者"和而不同"。知识产权与物权在权利客体、权利保护期限、权利支配力、权利属性和效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精神产品应由知识产权法规范而不由物权法规范。  相似文献   
19.
司法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于司法对社会的功能和社会对司法的认同。"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当前衡量审判工作的重要标准。在司法公信力缺失的今天,应当推进审判公开制度、建立裁判文书质量管控机制、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提升司法审判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