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论中国经济法制与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战略性任务,其对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目前惟有大力加强经济法制建设,才能发展经济,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22.
委托书收购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孟洲  葛敏 《法学杂志》2001,22(1):22-24
委托书收购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必然地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对委托书收购及其特点、立法必要性、立法现状及其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目前的法律全球化理论被某些西方学者赋予了一些完全背离其本来性质的内容,特别突出地反映在将法律全球化作为解释和维护经济霸权主义,实施法律单边主义的工具。我们认为,法律全球化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法律规范及其执行日渐互动和依存的状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国内法的国际化和国际法的国内化的一个长期借鉴、移植、渗透、融合的演化过程。法律全球化必将对我国法制建设产生积极的抑或是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论区域经济法的理论基础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理论层面上,区域经济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区域经济法的理论依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还有社会责任本位理论、平衡协调理论和"两手"协同并用理论等经济法具体理论。具体到制度层面,构建区域经济法框架的政策导向是: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等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法框架体系应当包括四个部分:主体制度、市场规制法制度、调控法制度和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5.
论中国经济法的客观基础和人文理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徐孟洲 《法学杂志》2004,25(4):35-38
经济学确立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耦合;社会公共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职能的扩张、国家对经济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重大转换。我国经济法之所以能够存在和迅速发展,就在于其凝聚了“以人为本、平衡协调和社会责任本位”三位一体的人文理念,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26.
论我国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行危机是对金融安全的最大威胁与破坏,建立规范的法律化的危机救助制度对提高危机应对能力与效率,确保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银行应改革最后贷款人制度,完善银行接管与并购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7.
中国环境税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只是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因素.下面拟就环境税立法中的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