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徐寿松 《半月谈》2003,(24):36-38
恨也药价,爱也药价。长久以来,居高不下的药价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眼下,冲破体制藩篱的平价药房的问世,成了向“以药养医”体制动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2.
在国家正在编制的“十一五”规划中,区域规划将第一次“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在中国国内目前已相对成熟的几个区域经济圈里,泛珠三角已高调出牌,长三角也面临着扩容的难题:是保持“15 1”的固有模式,还是谋划“15 n”的开放格局?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深入,长三角发展需要更大的腹地。而无论外延扩大与否,跳出各城市规划的“简单拼合”的区域规划将促使长三角强筋健骨,也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3.
与其说这是对仇和个人的肯定,不如说是对他所释放出来的改变落后县市依靠自己、敢闯敢于的探求精神的肯定  相似文献   
24.
要警惕某些城市借助“数据”有意无意地传达一种信息,即“楼市调控已经到位”,“不再需要出台其他调控举措”,甚至对已出台的政策终止执行“我不知道该相信统计数据呢,还是相信我自己的询价?”王维杰准备买房,对房价的关注已有大半年了,但他越是关注就越是狐疑,因为“数据房价”与“感觉房价”这“两种房价差距很大”。上海白领王维杰只是各地众多数据房  相似文献   
25.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匮乏,标志性产品与品牌明显不足,成为上海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这一现象在国内其他地区同样存在在许多人眼里,上海不仅是魅力之都,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大都市。制造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制造业对上海经济贡献率达到65%以上,每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带动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0.56亿元。  相似文献   
26.
当暖色的楼政遭遇冷淡的楼市,在房地产这方冻土上,能开出保障与市场的并蒂花吗?销售冻结、空置上升、购买意愿降至历史冰点,在当下,楼  相似文献   
27.
管理人员配置市场化国资国企改革如层层剥笋,当体制机制的“笋衣”渐渐剥去后,剩下不能剥去的便是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和作为市场核心行为的投资。如何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上海的选择是:实行经营者公开招聘,探索产权代表竞争上岗。简言之,管理人员由组织配置转为市场配置。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表示,市国资委已在考虑从选人、监管到失职处  相似文献   
28.
在各种信息传播中,老百姓更相信学术研究、更相信专家学者。然而,近年来一股学术研究“商业化”的倾向在蔓延,“资本影响学术”的歪风越刮越滥。这种风气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害莫大焉!  相似文献   
29.
房地产"决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这句话或可诠释现今中国"房地产泡沫"之争。 虽然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这场争论至今难决胜负,虽然中国房地产业的"一头热"最终会把国民经济引向何处仍难以辨清,但邻国的遭遇已历历在目。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已使其身陷"失望的十年"而不能自拔,韩国政府为走出"泡沫"阴影不惜谋划迁都之举。这些国家的城市在泡沫破灭之前,无不遍尝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而持续攀高的房价如影相随,横空鼓出一个巨大的"泡沫",成为梦想的"终结者"。 他山之石会给迅猛发展的中国城市产生何种影响?东亚超级城市的悲喜剧是否已能让我们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期?两派观点交锋仍在相持。 位处这场激战漩涡之中的,正是上海这个中国经济"航空母舰"级的城市。论战几起几伏。上海市官员表示: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应对挑战。就在这时,消息传来:11月15日,上海房市均价首破每平方米万元大关。 种种迹象暗示,泡沫之争或已进入最后的"决战",其胜负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0.
中国将用10年时间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全球扶贫大会上的承诺。这既是个天大的成就,也注定是项艰难的重任。 “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中国扶贫路该如何在已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路基上走好最后的关口?未来扶贫重点、难点何在?扶贫机制该如何创新?扶贫资金管理应如何堵漏?蓝图影响末来,执行决定成败。带着这些一个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对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坚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