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986年9月8日,上杭县才溪木材采购站将一部东风牌汽车向上杭县保险支公司投保,保险级别为第三者责任险和车辆损失险,保险期为一年。1987主2月14日,该站驾驶员刘某驾驶该车途中将行人王某撞伤致死。上校交通监理站鉴定,对驾驶技术生疏,应负全部责任。采购站给付善后费用5090元后,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认为,刘某所持的驾驶证是采取欺骗手段取得的,是无效的,应视为无证驾驶。刘某无证驾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属我公司除外责任,不应赔偿。上杭县法院一审查明:刘某于1983年冬退伍后在上杭县某中学工作。1986年3月至9月刘停薪留职到…  相似文献   
22.
当前,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化程度也成为了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信息化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容易引发诸多社会风险。在现代化进程中,信息的全面渗透性、信息的分化性、信息的高度失真性、信息供求的不匹配性、信息资源城乡分布的非均衡性、信息系统的潜在风险性都可能引发各类社会风险,对当前社会管理秩序有序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形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23.
20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使偏远、落后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实践中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广大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但从实践上看也存在不足之处,深化基层民主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细化村务公开内容、创新民主管理形式;培育农村内部监督、提升农民监督主体地位;多渠道融资;实现农民个人与村民整体利益的融合。  相似文献   
24.
“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缘起、现状及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山东北高家庄、珠海井岸镇、广东云浮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实践模式的研究发现,社区治理组织体制表现为"交叉型"、"互挂型"、"党组织整合型"三种类型;社区治理机制呈现出"村企管理一体化"、"协作式治理"、"支助型治理"三种不同的模式。"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又具有一定的共性,企业与社区具有共生共融关系,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政府在外部起推动与衔接作用。不过,在实践运行中",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排外性,社区合作治理动力不足,社区治理功能有限,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在"经社分开、政经分离、产权改革"基础上构建开放性社区治理组织体系,"社企分开"基础上培育公共合作意识,政府引导下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合作治理机制,是转型期优化"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升企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价值及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5.
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公共参与是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特征,参与主体的多元度以及参与机制的韧性决定了公共参与的成效。通过研究发现,典型地区在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注重拓展参与主体范围,因地制宜创新参与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参与主体和参与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参与主体的多元度影响参与机制的韧性,韧性化的参与机制也能够为构建多元化的主体结构提供保障。在新时代,创新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机制,需要以党组织引领的聚合型主体结构为核心,以责任、利益为核心的共识价值体系为纽带,以黏连多元主体、发挥不同主体作用的参与机制为保障,真正强化主体间合作,使多元主体各尽其能,推动公共参与向跨地域性、去中心化方向转型。以此,真正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现代国家建构为分析框架认为我国乡村民主发展有其自身的演进逻辑,现代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建构的双重特性决定了由"民主崛起"走向"增量式民主"是我国乡村民主发展的基本方向.民主崛起阶段积累的民主存量为增量式民主奠定了民主基础,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融合与互动为增量式民主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7.
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乡村社会发展逐步呈显出诸多新常态——农村逐步"去村落化"、当代农民日趋"市民化"、农业发展趋向"工商化",农村社区治理的"三农"基础正在发生质变。当代乡村社会基础变革给农村社区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当代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必须秉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融合治理"理念,实现"乡村社会内在融合治理"与"城乡社区一体融合治理"的有机统一,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融合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8.
29.
随着城镇化和市场化的推进,社会流动频繁,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管理陷入僵局,农民切身权益受损。为盘活集体经济活力,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农村开展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从J县实践来看,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主要面临以下问题:确权标准不统一,改革制度不规范;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无资源资产可量化;股改后合作社定位尴尬,权威力量不足;与市场接洽不规范,存在市场风险。通过深入剖析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探索优化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路径,如:实现股份制改革的法律化及规范化;按照不同股份特征实施多样化经营方式等。  相似文献   
30.
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市场、社会篓重力量的共同作用是村治制度产生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成为村治制度向前运行的重要约束条件。经过二十一多年的实践,村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实践绩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其历史局限性也不容置疑.随着市场及社会,力蒙的发展壮大,原有国家、市场及社会力量的格局发生了显著交化。由于自身的限度,当前村治制度已经花法将由社会发展所造就的新经济、社会力量全部吸收进其中。面临着制度转型。多元主体共存下的协同、合作治理是其转型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